农民工权益及保障研究

农民工权益及保障研究

ID:46391398

大小:8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3

农民工权益及保障研究_第1页
农民工权益及保障研究_第2页
农民工权益及保障研究_第3页
农民工权益及保障研究_第4页
农民工权益及保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工权益及保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民工权益及保障研究摘要农民工它是世界工业化历史上的一个新概念,中外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上,无论是资金还是劳动力密切型的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在发展之初更需要廉价的劳动力,当城市新增加劳动力无法满足其S身扩张需要时,就对农村劳动力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口从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以來,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搞建设搞牛产,而中国农村又止好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需耍得到安置Z时,农民工便在中国各大城市街头巷尾、工厂午间出现了,可以说,农民工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中国是农业人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农民工进城做工己经成为我们吋代的大潮

2、流,成为我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社会发展人趋势,全国已有1亿多农民进城做工,据专家估计,连他们的家属子女约有1亿四T万人口在城里,而且还有几亿人口需要实现由农村到城市的大转移。对中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农民工可谓功不可没。据北京市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进城外来农民工对北京帀2003年的CDP的贡献率在10%左右,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统计结果显示,2003年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外来务工者对CDP的贡献率在16%-20%之间,也就是说这些农民工创造了五分Z—的社会财富,而其中的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贡献就更大了。没有农民工的辛勤建设,哪有中国城市今天高耸入云的大厦,遍地芬芳

3、的花园广场。而另人遗憾的是,农民工的付出与冋报极不相称。在中国社会阶层中,农民工生活在最底层,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样一个群体却在相当程度上成为社会弱势群体,成为被城市边缘化的群体,他们连最基本的平等川工权、劳动报酬权甚至健康权、生活保障权、子女受教育权都得不到保障。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舒尔茨说:“世界上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经济学中许多重要的原理,吐界上大多数贫穷人口当中主要是以农业为牛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么你就真正的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国是农业大国,套用舒尔茨的说法,中国经济可谓是典型的农业经济或农村经济,或者说是农民

4、经济、穷人经济,而农民工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工是农民中比较先进的、比较积极的部分,他们是带头和开路的。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就是解决农民问题。中国经济的改革,中国城乡一休化的进程中,如果忽视了这个巨大的群体,不能给这个群体带來福音,就不能谈成功二字。如果在中国的改革进程中,忽视了农民工这个城市建设中最大的群体,改革的失败就再所难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问题愈益重视,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界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作者将着車从农民工问题的由來、权益、问题、对策來研究利探讨来解决中国农民T权益及保障这个问题。[关键词]农民工,由来,权益,问题,对策一、“农

5、民工”群体的山來新小国建立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政府对土地与农民都实行计划管理,压低农产品的价格來保证国家资金的积累,以支持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国家那时还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村人口的自由流动与迁徙。农业人口只有在参军提干、考上大学等为数不多的机会中才能进入城市人的行列,否则只能在农村务农,不允许进城务工。凶而,那个年代并不存在“农民工”这一群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城市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城山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收入也大幅度提高;而农村地区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原因的限制,发展速度远比不上城市地区,

6、城乡之间物质条件的差异H益显现。我国农村由于地少人多,仅仅依靠家中的儿亩责任田,农民的牛活虽比以前有所改善,却仍然只能维持温饱或勉强达到小康水平。土地数量有限且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的滞后,致使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农民在无法依靠传统农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只有进军城市,成为在城市务工的农民。于是,便有了“农民工”这一概括了他们身份、职业特点的称谓。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无疑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却是以限制了公民的迁徙口由为代价的。城市居民在这种户籍制度中,也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城市居民当然地成为该城市的主人,而农村人口

7、也当然应该待在他们的家乡;若是农民们进城务工,就是帮助农民解决生计问题,是対农民的恩惠与施舍,俨然一种救世主的心态。当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体现在城山经济迅速发展上时,农村与城市的落差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城市人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建设需要时,农民进城务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乃市场对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但在为数不少的城市人眼中,这却是为农民工捉供了改变自身“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机会,是对他们天人的恩赐。也许就是由于此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农民工群体在城市里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的工资常常被无良老板拖欠;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入学需要交纳高于城市居民子女的择校费、赞助费

8、、借读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