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向东流》影评

《一江春水向东流》影评

ID:46392892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3

《一江春水向东流》影评_第1页
《一江春水向东流》影评_第2页
资源描述:

《《一江春水向东流》影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评《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在经历了宋军破城,被俘至汴京后,在感怀故国之际,作出了这首令人愁肠寸断的虞美人。而这部史诗级别的抗战题材现实主义巨作,将一首亡国之词作为本片的片名,我相信这绝不是巧合,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鞭挞中国国民丧失的人性与良知,在呼唤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醒中国将要有亡国之危!本片中共出现了三条线索,两条明线分别是素芬母子与婆婆的悲惨遭遇,以及张忠良的腐化;另一条暗线则是弟弟忠民参加游击抗日救亡的决定。虽然本片中人物出现较多,关系错综复杂,时间与空间跨度较大,但由于这三条线索时而平行,时而重叠,时而交叉,所以故事发展的脉

2、络十分清楚,让观众能静下心来,进入导演苦心营造的三个小时的救国之旅,与剧中人物同悲喜共命运,感受恢弘巨制的非凡魅力。在这里,我主要想就剧中男主人公的腐化过程以及本片中高明的意境文化做一探讨。张忠良最初是一位忠良义士,在耳闻东北三省沦陷后积极地募捐物资支援前线,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参与救护队,从上海奔波辗转汉口、重庆,是国民党体制下的抗战英雄。他与纱厂女工素芬彼此恩爱,结为连理,并于1937七七事变那一年产下一子,为教导儿子唯有抗战才能生存特取名抗生。但随着战争进一步爆发,忠良离开上海前往武汉,途中被俘虏,从日军手中逃脱出来后辗转到重庆,却因为证件丢失被国民党置之不理,不

3、能够再回到救护队,从此沦为乞民,不得已求助于在重庆家大业深的王丽珍。忠良被同化的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挣扎与矛盾中逐步形成的。一方面他对王丽珍上等人生活的神秘充满兴趣,另一方面,传统伦理观、道德观又在左右着他。他与同事老龚喝酒,感慨地说“我早已经就是一个活死人了……我总觉得有一个东西要来征服我,比鬼子还厉害,我有点儿抵抗不住……包括这里的一切,全要想把我踩在脚底下……我不怕,我还年轻,我没有活够,我还要活下去……你瞧着,也许有一天,我会变得连我自己也不认识我是谁了……”这一段酒后的真言,是张忠良的自省,也是他开始被彻底腐蚀的开端。当那封还没被读过就被撕碎的信随江水东流

4、的时候,他已经不想回头,也无法回头了。其实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人类各种品性的萌芽,有时候表现出这一些品性,有时候表现另一些品性,常常完全不像是他自己,可是始终是他同一个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常常特别急剧,张忠良就属于这类人。他之所以发生这种可怕的变化,是因为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开始相信别人。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开始相信别人,则是因为相信自己,生活过得实在太艰难,如果相信自己,那么所有的问题就得亲自解决,解决起来往往对于追求轻松快乐的动物的我不利,甚至几乎总是相对立;相信别人,那么不需要解决任何问题,一切都已解决停当,而且解决得总是不利于精神的我而有利于动物的我。不仅如此,相信自己,他总是

5、遭到人们的谴责,相信别人,他常常受到周围的人的称赞。比如,张忠良按时上班,认真工作,忧国忧民的时候,同事们认为他这人假正经,有点不合时宜荒谬可笑。他吃喝嫖赌,花天酒地,置办时髦西服时人们巴结他,与他为伍。起初,张忠良也作过抗争,但是实在太艰难,因为相信自己的时候,凡是他认为是好事,别人都认为是坏事,相反,凡是他认为是坏事,周围所有人都认为是好事。结果,他屈服了,他不再相信自己,转而相信别人。片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和细节意象的反复。张忠良前后改变的对比,国统区上层人浮华的生活与沦陷区生活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对比,张忠良的移情别恋与素芬的默默坚守的对比,素芬与王丽珍、何文艳的

6、形象对比。在这种对比之中,更加凸显了人物形象和电影主题。这种对比又是通过各种相关联的细节来表现的。张忠良第一次去重庆公司时,在考勤表上第一个签上了自己的上班时间,鄙视了那些快中午才来,还在考勤表上签自己八点就到的人。可后来,他也成了这些人中的一员,毫无愧疚得在考勤表上写着八点到。《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中国40年代的电影,却将这些苦痛残酷冷漠讽刺拿捏得很到位,直白的表达,加之巧妙的蒙太奇组合,将战争遗留下的精神残缺表达的淋漓精致,战争反而变成不是最可怕的东西,可怕的是自我迷失,失去精神的归宿,没有信仰是最大的悲剧。抗战时期,人用血肉之躯去保家卫国,不觉苦闷,生活的真正疼痛是失去做

7、人的底线,于是为了抵挡空虚只能做更空虚的事,张忠良的灵魂早已被深深活埋。在表现忠良的腐化以及支离破碎的家庭惨遇时,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月亮以及滚滚江水为我们营造了各种不同的意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部电影的精髓。天空中挂着的一轮明月,对中国人来说,也许是最亲切最美好最有感情的受造之物了。她总在天上,无论圆缺总能寄托一份情感。她仿佛一位温柔而又灵性的女神,你所经历的所有美好与愁绪她都能见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可是,恰是这份寄托,又给了中国人最大的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