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大事记

二战后大事记

ID:46395964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二战后大事记_第1页
二战后大事记_第2页
二战后大事记_第3页
二战后大事记_第4页
二战后大事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战后大事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战后世界的时段特征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2.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3.文化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以

2、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发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②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2)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采取措施与之对抗。②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③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④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

3、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3)“冷战”中的热战: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4)影响:①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即经济发展的

4、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2.多极化趋势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特别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中国的强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3.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因而,对多极化趋势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4.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5、(1)欧洲共同体形成: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3)不结盟运动兴起: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4)中国的发展壮大: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①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②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两极格局解

6、体后,中国迎来了有利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①首先,面临着新科技革命挑战。两极格局瓦解后,综合国力的竞争提高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在90年代,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当今中国的新课题。②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竟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③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两

7、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④面对三大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梦想。(2)和平与动荡并存:①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②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3)多极化趋势加强: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8、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实力增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二战后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鲁晓夫改革带来的混乱经济继续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措施农业实行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自主权;大规模开荒增产,提倡种植玉米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