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

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

ID:46398598

大小:25.4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_第1页
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_第2页
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_第3页
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_第4页
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讲  北岛:在没有英雄的年代 一、北岛最近的一次现身 北岛最近的一次现身,是出现在2011年11月10日-1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1”活动上。由于诗歌在香港人的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非常小,所以北岛说:在香港写诗,像是在水泥地上种花。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北岛说:《回答》最初写于1973年……这首诗太受关注了,很多人见面就会背前面这两句,对我自己来说已经产生了一种厌恶情绪。其实诗人不愿意被反复、重复地引用,而且我自己觉得这首诗的头两句是这首诗的败笔。这首诗在我的写作中还是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我的一个特殊时期,但是它不能代表我整个的

2、写作风格,我认为我后来的诗歌其实远远超过这首诗。不过现在人们还是常常提到它,我认为这和现代人诗歌阅读的停顿有关——其实,人们在80年代之后普遍不读诗了,因为社会转型,商业化席卷中国之后,很多人的兴趣开始转移,读诗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总体来说读者的阅读停止了,被时代“冷冻”了,他们只记住了这两句。他说:现在我又重新转向诗歌写作,把散文写作和专栏基本都停掉了,除非是有感而发或者是某些特殊的情况。 二、北岛简介 北岛,原名赵振开,曾用笔名石默、艾珊。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近年定居香港,曾在欧美多国担任教职及驻校作家。北岛是中

3、国当代诗歌复苏期“朦胧诗”的首席代表人物,由于他的突出成就,曾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等荣誉。他也是美国艺术文学院的终身荣誉院士。他曾数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北岛的文学创作开始于文革时期,一直写作为生,至今著作等身。以发表或出版的时间为序,主要著作有:自行油印诗集《陌生的海滩》(1978年)、中短篇小说集《波动》(1984年)、诗集《北岛诗选》(1986年)、小说集《归来的陌生人》(1986年)、译著《现代北欧诗选》(1987年)、诗集《太阳城札记》(1991年)、诗集《在天涯》(1993年)、诗集《午夜歌手》(1995年)、诗集《零度以上的风景线》(1996年)、诗

4、集《开锁》(1999年)、散文集《失败之书》(2004年)、诗歌随笔集《时间的玫瑰》(2005年)、散文集《青灯》(2008年)、散文集《蓝房子》(2009年)、散文集《午夜之门》(2009年)、和李陀合编的《七十年代》(2009年)、散文集《城门开》(2010年)、主编人物评传《亲爱的张枣》(2010年)……。 三、北岛的诗歌贡献 北岛的诗歌创作,有两个基本倾向。其一,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政治的参与意识,“对世界说话”;其二,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困境的反思,“对自己说话”。 北岛的前期诗歌,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真实心声。面对着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北岛以自己的“冷抒情”方式,进行了

5、冷静的同时也是深刻的诗歌思辨。从他开始,中国当代诗歌终于结束了漫长而亢奋的“零上抒情”而开始了逐渐的理性与冷静。面对人的价值之全面崩溃,面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换言之,北岛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一个“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他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的世界,希望重新确定人的价值并恢复了人的本性。由于他的前期诗歌典型地体现了“朦胧诗”批判现实的英雄主义精神与奋勇担当的理想主义精神,也由于他的诗歌以其清醒的思辨、隐喻、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形成了北岛诗歌意象丰富准确,思想尖锐深刻,技巧复杂多

6、变的特色,并典型地体现了“朦胧诗”的艺术特色,所以,他被公认为“朦胧诗”的首席代表诗人。 四、北岛诗歌选读 (一)挑战传统人生观念的《回答》1、悖论式警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说这两行是“败笔”,对此我不能同意。A结构A+0结构A+B结构A+近A结构——A+远A结构——A+反A结构——最大张力结构——悖论式结构2、英雄主义: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苦水都注入我心中英雄主义,是指为了崇高的理想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精神,它具有英雄化、理想化和崇高化三大特征。黄翔写于1968年的《野兽》,也是一首黑暗年代的英雄主义赞歌:“我是一只追捕的野兽/我是一只刚捕获的野兽/

7、我是被野兽践踏的野兽/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我的年代扑倒我/斜乜着眼睛/把脚踏在我的鼻梁架上/撕着/咬着/啃着/直啃到仅仅剩下我的骨头//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我也要哽住我的可憎年代的咽喉”。而《回答》也是一首英雄主义的名篇。谢冕先生说,《回答》是一首“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因这首诗分明地表现了诗人愿为人类的崇高理想承担一切的英雄主义气概。作为“朦胧诗”的思想本质,英雄主义精神让“朦胧诗”呈现出了鲜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