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

ID:46399608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_第1页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_第2页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_第3页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_第4页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理运用学具,提升教学效率西区昌平小学陈美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一一概念”,而操作学具正好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下面本人就如何合理运用学具,谈谈几点见解:一、利用学具本身特点,诱发好奇心,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内部活动,需要有推动、激励自己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而这种动力就产生于学

2、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出现一种推动、激励自己去学习的动力,才会主动与教学全过程。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学生无法产生兴趣,而学具本身所具有的直观性、新颖性等特点能够把引起学生的好奇,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去主动参与。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在上课前我准备一系列的正文体和长方体如:牙膏盒,火柴盒,装墨水瓶的纸盒,魔方,及各种颜色的小棒,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现在用在课堂中,学生马上产生兴趣。教师这时适时地提问:“谁知道它们各是

3、什么形状吗?”这样很自然地把学习转化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在学生回答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教师马上又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去探究出长方体和止方体的特征?”“想。”这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马上高涨。他们很乐意动手来插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并研讨发现它们的特征。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再加上摸、量、比较等手段,学生就很快就掌握特征,探究出它们的异同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新颖、直观学具的吸引下,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二、运用学具操作,适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新知。数学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中去猜想、去探究、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体验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喜悦。而这些依靠传统的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教学模式是得不到实现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认知过程的探索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自主地探究知识,形成由猜想一探究一发现这•规律。运用这一规律,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过程更合理,发现问题更准确。女m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找出长方形的边长特点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师手指着长方形纸片的四条边问学生“老师说长方形的这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5、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学生很快就会直观地回答:“上下两条边看上去比左右两条边长”。师紧接着提醒同学「'你们能猜想一下,这些边Z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四条边的长度不相等,有长有短,其中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教师适时引导:“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一下呢?请同学们利用你手边的学具去证明一下这个结论是对还是错。”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去动手操作探究,有的学生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是10厘米,两条短边是8厘米,得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有的是用学具袋里的长木条,先比出一条长边有多长,做出记号,再去看另一条边是不是也这样长的方法发现长

6、方形的两条长边和等,两条短边也相等;有的是把长方形纸片对折,看到两条长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再换个方向对折,乂发现两条短边也相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了同一个结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整个过程,教师只作相应的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得新知。三、利用学具操作,创设参与条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止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教学

7、内容积极创造参与条件,让学生操作学具。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十几减9”一课时,出示12・9,让学生先通过摆小棒寻求答案,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答案。1.从12根里拿出一根,也就是减1;再拿1根,再减1;再拿1根,再拿1根……连续拿9次,还剩下2根。2.先从1捆里拿走9根,剩下1根,再加上2根。3.从12根里先拿走2根,再拿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