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师备考方略指导:政治[整理]

名校名师备考方略指导:政治[整理]

ID:46402938

大小:8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名校名师备考方略指导:政治[整理]_第1页
名校名师备考方略指导:政治[整理]_第2页
名校名师备考方略指导:政治[整理]_第3页
名校名师备考方略指导:政治[整理]_第4页
名校名师备考方略指导:政治[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校名师备考方略指导:政治[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校名师备考方略指导(提示:请在老师指导下阅读)2005年高考政治试题简评总特点:注重基础、难度适中、题塑稳定。具体而言:1.试题总体难度适屮,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例如对价格问题、消费问题、人生价值问题等知识的考查。这些试题対于课本知识比较熟悉的考生来说,拿高分如同探囊取物;而对于忽视课本,热衷于从复习资料中去“蒙题”“押题”的考生來说,却是有和当的难度了。2.背景材料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且视野开阔,贯通古今中外,突出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体现人文关怀的先进理念。例如我国的对外关系、世界右油价格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古诗名画等,都成为

2、高考命题的背景材料。3.迎着热点上,彰显时代特色,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国家的人政方针。“三农”问题是近儿年的高热度问题,儿乎年年考,但乂年年出新。4.冷热兼顾,合情合理。高考命题不是完全考大家公认的年年必考的重点和热点,而是常常有“意想不到”的知识或考查角度出现。如近两年高考主观试题,有些答案直接來源于课木,而这又恰恰是许多考生的“重灾区”;又如“三农”问题,人家都注重了,但可能与你平时复习的角度不同,这就往往使人有“押中了题,拿不住分”的感觉。由此可见,没有基础的能力是没有多大用处的。5.综合性更强,思辨色彩更浓。例如湖北卷的

3、第4题,第39题的(7)、(8)两问,就体现了政治与历史、地理的综合。而另一些题,考的是看似简单的内容,但却耍在理解、思辨的慕础上才能作岀正确的选择或冋答,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6.从试卷结构看,以背景材料为中心设置问题,不求知识的覆盖面,但会考虑知识的覆盖面问题O2006年高考展望一、高考命题特点1.考试大纲要与教学大纲一致。“高考不能有超纲内容的出现”(2005年高考试题中有超纲现象,这种现象会在2006年得到改进),难度应当适中,且应有合理的分布,保持适当的区分度。2.2006年高考不强调覆盖而,是对高屮所学知识的抽样,包括掌握的基木知识框

4、架、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科索质的)概念和规律、进入高校学习相关专业必不可少的知识点、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关的知识点等。3.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这是高考不变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考查各种能力。这要求考生平时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木原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4.重视主十知识的考查。覆盖面首先要考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然后再考虑其他。5.重视知识网络的考查。它包括知识点、链接点、生长点。6.高考注重新旧内容综合,而且会加大对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7.高考注重知识迁移、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更加注重能力、态度、价值取向。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将是隐性的、渗透的。&重点

5、知识重点考,主干知识反复考。如“三农”问题年年考。二、大力夯实基础不放松近年來,高考屮最大的失分是基础知识的失分。木來看似送分的题,却成了高考屮失分比较严重,戻至是最严重的题。如2004年蚂蚁为什么有价格的题、2004年江苏价值规律的题、2005年“这不是一只烟斗”的(自相矛肝)题、2005年“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等,就是这样的题。所以,我们要夯实基础不放松,复习热点不忘基础,高考前夕要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绝不能花大力气冒险押题猜题,舍木求末,得不偿失。三、适时适当搞好吋政热点复习教师干什么?教师备考教学中的困惑:应该怎样来学习热点

6、专题?热点问题是否需要当作专题来学习?我们这种热点专题的教学方式是否小题大做?为什么高考后总有做了许多“无用功”的感受和无奈?为什么抓到了热点问题,学生的分数总是不太令人满意?抓到与没抓到似乎没有什么两样……这些闲惑可以从两方而來思考:—•是热点有限,而命题切入点无限。我们抓得到热点问题却抓不到命题角度,抓到了命题角度却抓不到答案要点。换句话说,能“猜屮”高考热点的人不少,但能“猜中”热点命题切入点的人几乎没有,即使“猜中”,答案也是不可能完全“猜中”。二是现在的高考其实是以能力立意、索质立意为主。学生的能力和学科索养上不去,不可能考得到好分数。(所

7、谓学生的学科素养,直接表现为知识的调动和应用情况,即答案的质和量,间接表现在答案质量的背后体现出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情况、学科基本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情况。答案质量的高低反映出学生学科素养的高低)为此,我们必须思考这样的问题:(一)我们老师怎样对待时政知识(热点专题)与课文知识的关系?(二)怎样进行热点问题的学习与备考?在热点问题的学习过程屮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状态戢有效?(三)在热点的教学中,老师是否可以猜题押题?解析:(一)我们老师怎样对待时政知识(热点专题)与课文知识的关系?我以为,把热点问题当作第二教材來看待。如果说书木是第一教材,那么时事

8、热点的学习就是第二教材。说时事热点的学习就是第二教材的理宙有: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木原则,“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