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宗教伦理思想探析

叔本华宗教伦理思想探析

ID:46405877

大小:7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3

叔本华宗教伦理思想探析_第1页
叔本华宗教伦理思想探析_第2页
叔本华宗教伦理思想探析_第3页
叔本华宗教伦理思想探析_第4页
叔本华宗教伦理思想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叔本华宗教伦理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叔本华宗教伦理思想探析宗教伦理的探讨不仅仅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探讨人与神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宗教伦理的“神启论”和“天启论”之中,把造物主的上帝奉为至真、至善、至美的宇宙最高主宰者,人类所具有的真、善、美的伦理道德都来自于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而人类自身是不可能拥有这种伦理道德的秉性。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其著作《神学大全》之中谈到道德科学的性质时指出:只有道德科学是发源于上帝、归结于上帝并遍布整个现实世界的力量的表现时,道德科学才能被充分地理解,才能最终证明是正确的。这同时也被认为是整个宗教伦理的总纲,即

2、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问题。西方的宗教伦理思想史大致可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世纪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神学宗教伦理思想。在此阶段之中,人与神的关系体现在“恩典”与“救赎”的关系之中。第二阶段,启蒙时代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宗教伦理思想,人与神的关系体现在“人”与"理性”的关系之中。第三阶段是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宗教伦理思想。叔本华是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变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宗教伦理思想有别于以往的神学宗教伦理思想和理性宗教伦理思想,它彻底摆脱了神圣命令的道德形而上学,使宗教伦理从“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中解脱出

3、来,为其后的宗教伦理思想奠定了基调,并对整个20世纪的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叔本华宗教伦理思想的缘起启蒙时期以来的西方伦理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来摆脱传统宗教哲学的神学模式,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理性本质,宣扬理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力图发挥其伦理价值。这无疑是对以往宗教哲学的批判和颠覆。在19世纪德国对宗教的批判运动之中,以休谟、康德为代表的不可知论对理性提出了怀疑,并认为把宗教置于理性的基础之上,实际上是要宗教去经受它根本经受不起的考验。随着黑格尔把理性推到绝对的权威地位,理性必然重新燃起宗教批判的战火。叔本华在神圣

4、同盟的时代中第一次把“意志”提升到世界的本体地位,并由此建构出不同于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的非理性主义。叔本华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性”批判了以往的神学证明、自然神论、泛神论、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无神论、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和战斗无神论。叔本华认为康德的哲学表明,关于论证上帝存在的证明方式是毫无根据的,是根本不可能付诸实现的。康德以实践理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伦理学实质是神学伦理学,沿着康德的思路必然会推导出黑格尔“绝对理念”的理性神学。人们最终的依托仍然是神而不是人自己,神最终成为最后的主宰。叔本华同时批判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在创立

5、哲学体系时都采取了本质上归属于宇宙论证明的原则。他们只是以绝对来替代上帝,把宇宙论证明换上绝对理念的名称。康德坚持自律论,认为在有效的宗教伦理和有效的哲学伦理之间没有区别。上帝和人类必须遵循同样的道德原则。但在叔本华看来,康德之后的所谓理性主义论证的手法都是以宇宙论证明为基础的。叔本华认为康德和黑格尔从理性出发批判了传统的基督教,但与此同时他们并未因此而真正走出基督教的传统。黑格尔把精神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从而批判了基督教,但同时又为精神的发展演化设立了一个终点即绝对精神,从而又回到了基督教,他们都未真正地否定基督教,同时又是对

6、基督教的拯救和完成。叔本华扬弃了以往的宗教伦理思想,以其意志哲学为基础,建立了"无神论”的宗教伦理思想,开启了西方宗教伦理的第三次转向。叔本华从非理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世界作出解释并试图探寻一条解脱的途径。他在猛烈地抨击以往荒谬恐怖的宗教的同时,却从美德到禁欲的转变过程中不自觉地再次踏入了宗教的领域。与以往的宗教伦理思想有所不同的是,叔本华剔除了神的存在,他力图用人本身具有的因素来解释人的存在。同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以“意志”取代了上帝,从叔本华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必然推导出"意志”将成为新的上帝。二、叔本

7、华'‘无神论”的宗教伦理观叔本华在否定神学宗教伦理和理性宗教伦理的同时,认为“每一个自然的原因都是一个偶然的原因,只提供机会,提供契机使那唯一的,不可分的意志得以表出为现象;而意志乃是一切事物自在的本身,它的逐级客体化就是这个整个可见的世界。”[1]植物的生命也是如此,生命形式越低级,理智的作用就越小,但是意志的作用并不减少。他从“意志”作为人生的痛苦和悲剧命运的根源及与它作为人的自由、道德和解脱的根源的关系中得出:意志的自我分裂和不断客体化创造出了各种表象,把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于是造成了意志的自我分裂和自我斗争,造成了个体之间为物质而

8、互相吞噬和争斗。从而推导出人生悲剧的两层含义:其一,本源上意志的无止境,经验中欲求的无止息;其二,对生命欲求的本质(痛苦)的清醒认识。以“意志”作为事物与人发展的原动力,彻底摆脱了人以外的力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