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

民用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

ID:46410586

大小:994.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1-23

民用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_第1页
民用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_第2页
民用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_第3页
民用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_第4页
民用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民用建筑火灾烟气的控制§10.1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及烟气控制的必要性一、建筑火灾烟气的成分(1)建筑烟气:发生火灾时物质在燃烧和热分解作用下生成的产物与剩余空气的混合物。有机物在不完全燃烧下,有悬浮的固体碳粒。液体碳粒和气体混合物,其中悬浮固体碳粒和液体碳粒称为烟粒子。简称烟。烟粒子特点:在温度较低时主要是液体粒子。呈白色和灰白色,温度升高后,游离碳粒微粒产生,呈黑色。粒竟径一般为0.01~10,是可吸入颗粒。二.建筑火灾烟气的特性1.烟气的毒害性空气中氧含量≤6%或浓度≥20%或CO浓度≥1.3%时,都会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2.烟气的高温危害火灾初期(

2、5~20min)烟气温度可达250℃,降低金属材料强度,烧伤人员3.烟气的遮光作用三.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的必要性火灾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统计数据P275火宅时,因及时控制烟气扩散,保证人员疏散及消防人员救火《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规24m以上公共建筑或10层以上居住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规§10.2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与控制原则一、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引起烟气流动的因素:扩散,烟囱效应,浮力,热膨胀,风力,通风空调风道系统等。1.烟囱效应引起的烟气流动烟囱效应:建筑物内外温差,密度差引起垂直通道内的空气上下流动。P275图10-12.浮力引起的

3、烟气流动着火房间温度升高,空气和烟气混合物密度小。与相邻走廊房间或室外空气形成压力差。引起烟气流动。3.热膨胀引起的烟气流动温度低的外部空气流入房间,受热膨胀向着火区外扩散对门窗开启房间。体积膨胀产生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但对门窗关闭房间。可产生很大压力。使烟气向非着火区流动。4.风力作用下的烟气流动迎风侧正压,背风侧负压。着火房间在正压侧。烟气向负压侧房间活动。着火房间在负压侧。风压引导烟气向室外流动。5.通风空调系统引起的烟气流动烟气通过空调风道在烟囱效应、风压和浮力膨胀作用下向其他房间扩散火灾烟气是在上述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流动传播。各种作用有时相互叠加。有

4、时抵消。二.火灾烟气控制原则烟气控制的目的:在建筑物内创造无烟或烟气含量较低。疏散通道或安全区。实质:控制烟气全程流动。使烟气不流向疏散通道安全区和非着火区。而向室外流动。1.隔断或阻挡建筑中必须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防火分区:防火墙、楼板、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围成的区域。可以将火灾限制在一定局部区域内。防烟分区:控制烟气扩散的区域。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分隔办法:除隔墙外,还有顶棚下凹不小于500mm的梁,挡烟垂壁和吹吸式空气等常用:顶棚下伸出的500mm的梁电动挡烟垂壁吹吸式空气幕:效果好,造价高,应用较少2.排烟定义:利用自然或机械作用力,将烟气派到室外。分类:

5、自然排烟:利用自然作用力机械排烟:利用机械(风机)作用力排烟的部位:着火区和疏散区3.加压防烟方法:用风机把一定量室外空气送入房间或通道。使室内保持一定压力或门洞有一定流速,避免烟气侵入。开门时:保证一定的风速关门时:保证一定的正压§10.3自然排烟工作原理:利用热烟气产生的浮力,热压或其他自然作用力使烟气排出室外.特点:设施简单,投资少,维护工作少,操作容易.排烟效果受室外很多因素影响.不稳定.应用有限制.但在符合条件时宜采用.C:风压+烟囱效应要求竖井断面6m2.自然排烟应用条件:《高规》:日本法规规定在顶棚下800mm内的面积才开算作有效面积。我国无明

6、确规定§10.4机械排烟优点: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保证有稳定的排烟量.缺点:设施费用高,经常维修.才能保证需要时正常启动.一、房间或烟气控制区域的排烟风量对机械排烟系统的要求:火灾发生,产生大量烟气及受热膨胀空气量.导致着火区域压力增高.短时间可达35~40pa,排烟系统必须有比烟气生成量大的排风量.才能使着火区产生一定负压.排烟风量:当着火层或着火区有6次/h排烟量时,能形成负压.排烟风量标准大于6次/h.《高规》8.4.2.二、机械排烟系统的总风量和管路风量系统总风量与其他排风系统的区别:正常负担多个房间或防烟分区排烟任务.但总风量不叠加.,只考虑最不利情

7、况.2个房间或防烟分区.具体规定:《高规》8.4.2.2系统管路截面选择:只为一个房间排烟,按房间排烟风量选择:为2个或以上房间排烟.按其中面积最大的地面面积风量选择.管径按管内流速选择:金属风管:小于20m/s非金属风管:小于15m/s三、设计要点1.系统组成机械排烟系统不宜过小,排烟面积不宜大于2000m2(1)内走道机械排烟尽量采用垂直布置,每层支管设置280常闭防火阀排烟口作用距离不超过30m(2)多个防烟分区的机械排烟排烟风管水平不宜跨越防火分区单为排烟时,风口常闭排烟排风共用时可用常开风口2.系统水力计算不必像排风系统计算风量平衡选管路最长、风量

8、最大的分支计算排风口风速控制在10m/s以内3.风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