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积水原因分析与对策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与对策

ID:46415482

大小:6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1页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2页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3页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4页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积水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近年来城市内涝现象严重且频繁发牛,对城市安全和经济造成很人影响。木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从设计如度分析城市积水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适应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关键词:城市排涝;积水原因;重现期;径流系数;低冲击开发屮图分类号:S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近期,全国部分城市尤其是南方多雨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现象,又将面临着一次由此一次水淹城区的尴尬局面,新闻报导屡见不鲜,如:2009年03月29日广州遭受暴雨洗礼强度50年一遇;2010年4月昆明遭遇暴雨,市区多路段技术严重;4月南宁市暴雨袭城;暴雨來袭,长沙地下道积水;今年5月18-200,梅州出现持续

2、强降雨,不少地方降雨量百年一遇,暴雨引发了多地山体滑坡、洪涝灾害等,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27亿元。等等新闻不断,城市排水问题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有人说是天灾,有人说是人祸。对于南方的严重内涝,这的确是天灾,面对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我们无能为力。但这也与人祸不无关系,下文城市积水分析其原因及对策。2、城市积水原因分析2.1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重现期指在一定长的统计时间内,等于或大于某统计对象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是雨水管道水力计算中一项重要的参数。2011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一般地区重现期应采用1年〜3年,重要干道、垂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垂后果的地

3、区,应采用3年〜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经济条件较好或有特殊耍求的地区宜釆用规定的上限。特别重要地区可采用10年或以上。实际上对于一般地区而言,现有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大多在0.5年〜3年。然而,近年气候变化异常,几年甚至几十年一遇的暴雨频繁发生,这时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严重不足,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积水。2.2径流系数径流系数指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径流系数的值因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分布、路面钮砌等情况的不同而异。但影响径流系数的主要因素则为地面覆盖种类的透水性,此外还与降雨历时、暴雨强度及暴雨雨型冇关。由于影响因素很多,要精确地求定其值是很

4、困难的。日前在雨水管渠设计中,径流系数通常釆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经验数值。在设计中,也可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2011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城镇建筑密集区综合径流系数取0.60-0.70,城镇建筑较密集区取0.45-0.60,城镇建筑稀疏区取0.20-0.45,综合径流系数高于0.7的地区应釆用渗透、调蓄措施。现有雨水管道设计时选用的径流系数大多在0・60〜0.70。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主干道、立交桥、城市广场等公共设施快速兴起,使得城市有效透水面积大量减少,综合径流系数增加。不仅如此,在中心城区新开发地块上这种有效透水面积

5、减少的现象更为突出。开发商为了有效利用占地面积,充分开发地下空间,很多项日建成通体地下室。这种做法使得地块内有效透水面积大量减少,地块内平均径流系数增加,有的地块内平均径流系数甚至达到0・9以上。这样一来,就使得现有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偏小,当暴雨来临时很容易造成积水。2.3雨水设施投入近年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雨水工程属隐蔽工程,它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视,雨水设施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新建居住区雨水设施配套跟不上。有些新建小区居民已经入住,但是区外市政路上还没铺设雨水管道,有些居住区市政雨水管道己经建成,但下游雨水管道尚未建设或者下游雨水泵站尚未建设。这种片区非常容易积水,而

6、一且积水很难迅速排除。(二)旧城区积水片雨水设施未改造。积水片区的雨水系统往往存在问题,有的是南水管道管径小,流量不满足要求,有的是下游尚未建设雨水泵站或者雨水泵站需要改建扩建,有的是雨水管道年久失修,有的则是积水片区地势低洼,路上的收水井不能起到很好的收水效果。3、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的途径冃前,国内城市排管部门传统的汛期工作都以防汛为主,采取各种措施将暴雨径流尽快排走。这种方式虽然冇利于预防灾害,但却忽视了雨水对人们有利的一面,特别对缺水城市,让雨水流走是一种损失。因此,解决内涝问题,首先要转变思路,变防汛为迎汛,即改变被动地防御汛期雨水的状态为主动地迎接雨水,控制雨水,逐步实现雨水的

7、综合利用。城市化地区径流峰值增加的主耍原因是地表被不透水面积覆盖,入渗量减少,因此需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增加降雨的下渗量。同时,增加下渗也是最简便、经济、高效的雨水利用措施。增加下渗可以从源头上将雨水就地留在土壤屮,减少径流量和峰值。另外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滞蓄或存储设施,滞留雨水径流,待洪峰过后排放,或处理后回用,或入渗地下。低冲击开发技术就是很好的雨水调蓄利用技术。当然,由于国内城市对雨水设施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因此在推广推广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