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对北京空间研究的启示

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对北京空间研究的启示

ID:46415622

大小:7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3

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对北京空间研究的启示_第1页
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对北京空间研究的启示_第2页
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对北京空间研究的启示_第3页
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对北京空间研究的启示_第4页
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对北京空间研究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对北京空间研究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进展及对北京空间研究的启示“城市空间格局”似乎已经认定为约定俗成的基础概念(汪劲柏,2006),各类文献中常常将其与城市空间结构混用,视为同义语。一般而言,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面的投影,是城市地域各种空间的组合状态(柴彦威,2000)0城市空间格局(结构)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也表现出复杂性和随机性,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相应的演变规律。一、国外相关研究国外对城市空间格局的研究大体经丿力了三个阶段,即城市形态研究、实证主义分析和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的多元研究范式,基本走向是转

2、向对深层制度性因素的关注。早期的城市形态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出现了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出园城市”等假说。20世纪20-40年代,形成了芝加哥学派有关城市形态的三种经典的城市发展模式,即同心圆、扇形和多核心。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证主义分析兴起,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引入了大量的计量手段,试图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归纳和抽象再现城市结构。这一方法在今天伴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出现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手段的繁荣仍然得以延续。特别是克鲁格曼等一些声名显赫的经济学家延续了阿隆索、克里斯塔勒等学者演绎分析的传统,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将城市空间视为自组织的系统,通过数学模型论证了城市

3、发展的多中心模式。代表性的理论如克鲁格曼(1996)的多中心城市结构空间自组织模型。麦克唐纳(1987)对次屮心的识别方法进行了评述,海基拉等(1989)提出了多中心都市区人口密度分布的三种理论模型。此外,一些学者通过对洛杉矶等城市的实证分析,支持了城市空间布局正在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比如,朱利亚诺、肯尼思,1991)o与城市经济学不同,在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范畴内,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对经济停滞、贫富不均等现实问题的内在机制缺乏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主流开始转向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多元范式。特别是结构主义方法影响最为深远,代表作有哈维(1973

4、)的《社会公正与城市》等,这一流派主张决定城市空间结构的是隐藏在表面世界背后的深层社会经济结构。他们将“社会-空间”视为辩证统一的整体,对于城市空间格局与社会公正的关系给予了莫大关注,从这一学说出发,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与改善社会公平是一体的,给予城市贫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是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的核心问题。21世纪初,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兴起,形成了所谓的洛杉矶学派和纽约学派。他们以各自城市为模板,对于传统的芝加哥学派所主张的三种城市发展的经典模式发起了挑战。洛杉矶学派认为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具有低密度和随机性,特别是迪尔(2002)的《城市与社区》一书提出了相应的主张;纽约学派(

5、代表人物哈勒,2003)则主张城市空间的集中性,将紧凑集中的纽约城市发展模式视为最理想的城市空间格局。总之,国外对于城市空间格局的探讨仍处于争鸣状态,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理想的现代城市空间格局。但是,关注社会公平公正、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是各流派对于城市空间格局探讨的基本出发点。二、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对于城市空间格局的研究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中国知网以“城市空间格局”为篇名搜索到文献286条,以城市空间结构为篇名达到1242条。这些研究从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全球化、区域协调发展等角度对城市空间格局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牛态视角主要有俞孔坚(2009)、汪劲柏(2006)等,他们

6、认为需要从空间上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精明增长与精明保护的双赢。俞孔坚等应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提出保障北京生态长远安全的土地利用格局与实施战略,主张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在于必须牺牲很多或更多的建设用地,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设计,用尽可能少的土地来获得尽量好的生态效益。经济视角的研究最多,谭遂、杨开忠等(2002、2003)基于自组织假设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数学模型。王铮等(2001)以上海为案例,尝试进行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指出不仅存在人们认识到的多中心,还有可能存在产业带动的多重结构(比如多个伯吉斯环相间岀现),呈现混沌特征。张芸、梁进社等

7、(2009)认为在专业化和外来投资双重推动的产业功能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呈现出具有多个亚中心的网络化空间结构。冯健、周一星(2003)利用五普数据研究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发现1990年北京都市区双中心结构刚刚发育,2000年多中心结构比较明显但并不成熟。吴文珏、马西亚(2006)用多中心模型研究上海都市区,结论是上海人口空间结构已经由1990年的单中心结构演变为2000年的多中心结构。随着GIS技术的成熟,很多学者应用这一手段研究城市产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