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邻近性及区域创新关系探析

地理邻近性及区域创新关系探析

ID:46418045

大小:8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3

地理邻近性及区域创新关系探析_第1页
地理邻近性及区域创新关系探析_第2页
地理邻近性及区域创新关系探析_第3页
地理邻近性及区域创新关系探析_第4页
地理邻近性及区域创新关系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邻近性及区域创新关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邻近性及区域创新关系探析摘要与“地理学已死”的认识相反,由于知识的特性和创新的背景依赖,在区域创新的研究中地理邻近得到重视。地理邻近在区域创新经济学中的位置与传统空间经济学中的位置一样,只是创新的促进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空间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在目的上是一样的,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经济决定变量导致了对地理邻近性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尝试从知识流动和集体学习视角,对一直被视为“黑箱”的地理邻近性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地理邻近是“距离产生美”,太多或太少的地理邻近对集体学习和区域创新都是不利的。同时地理邻近性既不是区域创新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它和其它类型的邻近相互促进,相互替代。IC

2、TS的发展使传统空间经济学中地理邻近的重要性降低,ICTS更进一步发展同样会使区域创新经济学中的地理邻近性重要性降低,也许未来的虚拟经济的世界里真的不太需要物理世界的地理邻近。关键词地理邻近性;区域创新;知识流动;集体学习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7)03-0035-05自《剑桥经济学杂志》1999年发表关于邻近性和知识创新主题的论文以来,“邻近性”已经成为近些年区域经济研究,特别是关于集群、产业区等对空间感兴趣的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虽然邻近性本身蕴含着比地理邻近性丰富得多的内容,但当提到邻近性时,最容易反应到的,同时也是空间经济学寻求自身价值时直觉反应的是

3、地理邻近性,其也是目前关于邻近性争论的起点和焦点。地理的邻近始终是传统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空间经济学家们一直而且将继续试图清晰邻近性的内容和影响,这有助于达到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即:把空间作为一个变量内生于经济理论中。然而,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以前基于空间的主要问题(典型的如运输费用)正在被ICTS(信息通讯技术)逐步消解,甚至在空间经济学内部,有人认为距离对于知识的获取与扩散已经不重要,ICTS可以使知识很快邻近和扩散。然而,与演化密切相关的创新经济学的发展使地理邻近性在新的分析框架中得到了重现和重视。由于知识的根植性和默会性、区域发展要素的本地依赖以及区域创新本身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和

4、地方化特征,地理的邻近对于学习、创新及区域的发展注定是重要的。本文首先考查传统空间经济学中地理邻近性的消退到创新研究对地理邻近的重现的演变历程,然后从知识流动与集体学习视角,分析地理邻近性与创新之间的内在逻辑。第三部分讨论地理邻近性的作用机理,重点分析地理邻近性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地理邻近性与其它邻近性之间的关系。文末对文章的结论进行总结和评述。1地理邻近性的消退与重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不可能在没有长度和宽度的虚点上进行,人类的生产活动总要在一定的空间进行。1826年,杜能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认为成本和价格是一个国家确定生产布局的决定因素,而产品生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成为了一个国家生产布局

5、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运输距离导致成本上升而出现的地租差别,最终农业分布应按照自由农作区、林业区、轮作式农业区等不同的圈层布局。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认为实际对区位起作用的区位因子主要是运输成本(运费)与劳动成本(工资)及集聚、分散因子。区位因子的合理组合使得企业成本和运费最小化,企业按照这样的思路就会将其场所放在生产和流通上最节省的地点。克鲁格曼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说明了一个国家或区域为实现规模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从而使得制造业企业倾向于将区位选择在市场需求大的地方,但大的市场需求则又取决于制造业的分布[1]。新城市经济学模型一般都将城市地域假设成集中生产(综合消费品)的单一中心的同心均质区域,进

6、而住宅的需要仅仅与个别地点的规模和立地有关,而与外部效应和公共部门的政策无关,并且它们各自的活动被反映到市场竞争过程中地租的空间分配上[2]。在研究空间的外部性时,有学者认为个体有一种相互作用和寻求社会联系的基本特性,是一种还没有被很好满足的人类本性。每个主体都会因为其他主体而产生的正的空间外部性而受益。这种外部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这些外部性存在和特点促使了集聚过程[3]。Lucas在思考为什么许多经济主体都集聚在曼哈顿这个中心,尽管这个地方地价昂贵,甚至有别的地方比这里更便宜,更适宜,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主体希望能够地理邻近[4]。总体上说,传统空间经济学对于地理邻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7、征,就是经济主体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空间的位置始终是重要的考虑因素,经济主体会从与同行、顾客、竞争对手的邻近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性中受益。尽管邻近性的重要性被高度的认同,但在研究中却被视为一个“黑箱”,具体内容和作用机制很少被详解。然而,传统空间经济学追求一般均衡和脱离了一切制度、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单纯从资源、能源的角度加以考察的局限性在ICTS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和学习经济时代丹麦创新学者Lu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