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免疫细胞抗肿瘤靶向治疗意义探究

基于免疫细胞抗肿瘤靶向治疗意义探究

ID:46420468

大小:7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基于免疫细胞抗肿瘤靶向治疗意义探究_第1页
基于免疫细胞抗肿瘤靶向治疗意义探究_第2页
基于免疫细胞抗肿瘤靶向治疗意义探究_第3页
基于免疫细胞抗肿瘤靶向治疗意义探究_第4页
基于免疫细胞抗肿瘤靶向治疗意义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免疫细胞抗肿瘤靶向治疗意义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免疫细胞抗肿瘤靶向治疗意义探究免疫细胞是白细胞的俗称,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免疫细胞靶向治疗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近年来,过继性免疫治疗肿瘤在世界各国继续得到关注,有作者报道[1]转输遗传工程淋巴细胞后黑色素瘤转移灶消退,转输的细胞1年后在血液循环中仍存在。然而,免疫细胞治疗的一大障碍是缺乏肿瘤特异性靶向[2]•基于免疫细胞的抗肿瘤靶向治疗直接将免疫细胞靶向肿瘤细胞,这将成为人类攻克癌症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方向。1免疫细胞靶向治疗的种类1.1基于T细胞的靶向治疗:限制T细

2、胞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一大环节是T细胞如何接近肿瘤[3]•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的T细胞过继性治疗是一种新的有前途的肿瘤免疫治疗,其治疗策略是用人工免疫受体遗传重组T细胞,通过CARS靶向肿瘤细胞,并由T细胞受体功能摧毁肿瘤。这种基因修饰T细胞的策略已经成为了现实[4]•迄今为止,研究者设计出的T细胞已经能够靶向几种类型肿瘤细胞表面存在的肿瘤相关抗原⑸,如上皮细胞癌表面存在的抗原epCAM、卵巢癌细胞表面存在的α-叶酸和淋巴瘤表面的CD19等。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均证实

3、,靶向IL-13Rα2.EGFRvlll和HER2的CARS遗传重组T细胞免疫治疗对胶质瘤有效。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癌A2(erythropoietin-producinghepatocellu-larcarcinomaA2,EphA2)可能是胶质瘤的有效靶点。Chow等⑹构建了EphA2特异性CARsT细胞,这种T细胞治疗对EphA2阳性胶质瘤患者有效。无疑,基因工程T细胞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7]・1.2基于树突状细胞的靶向治疗:转染抗原至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从而增强

4、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是一个有前途的免疫治疗策略。这种方法也通过产生T滤泡辅助细胞而增强机体免疫[8]・如何使肿瘤抗原直接靶向至DC发挥最大的功效呢?目前主要的策略是针对DC表面的若干C型凝集素受体设计靶向策略。DC表面的C型凝集素受体包括DEC205.DC-SIGN等,可制备抗这些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与肿瘤抗原偶联,再与DC孵育,肿瘤抗原通过靶向C型凝集素受体被DC更好地摄取,进行I类和II类抗原呈递。但这种策略只能靶向而不能充分激活DC,因此同时偶联TLR配体,可同时靶向和激活DC•研究证明,以携带肿瘤相关抗原基因的重组腺相关

5、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靶向性免疫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对治疗患者可以耐受[9]・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针对的肿瘤相关抗原有CEA、CK19>Her-2/neusurvivingMAGE-3A和PSMA等。1.3基于骨髓来源抑制细胞的靶向治疗:骨髓来源抑制纟田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s)来源于髓性祖细胞,但并不分化为成熟的DCs、粒细胞或巨噬细胞。MDSCs可以抑制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细胞的功能。抑制MDSCs的过继性治疗可以改善肿瘤患者预后[10].MDSCs较其他免疫细胞更

6、易迁移到肿瘤部位而非其他组织。利用MDSCs作为转运载体,Eisenstein等[2]设计了连接MDSCs的重组肿瘤腺病毒。研究证明,携带MDSCs的腺病毒可以延长转移性结肠肿瘤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另外,这种重组腺病毒通过促进MDSCs向传统的M1样表型分化而发挥直接的肿瘤杀伤作用。MDSCs可以作为抗肿瘤靶向治疗的有效载体。1.4基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靶向治疗:肿瘤相关巨噬纟田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促进多种肿瘤的启动、增殖、转运、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特别是

7、TAMs功能改变则可以抑制肿瘤生长。靶向转导药物进入TAMs的细胞特异性免疫性治疗前景广阔口1].De等口2]设计靶向转导寡核昔酸进入TAMs显示了较好的抑瘤效果,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肿瘤酸性微环境的形成。研究发现,TAMs内部的NF・κB途径缺陷。因此,上调TAM的NF・κB活性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这有助于恢复TAM本该具有的炎症功能和杀伤肿瘤功能。另外,TAMs优先增殖和聚集于肿瘤的缺氧和无血管区域这是缺氧诱导的一系列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FGF、CXCL18上调表达实现的,而这些因子的转录由转

8、录因子HIF-1和HIF-2所控制。因此,靶向HIF-1的干预策略可干扰肿瘤内TAM的聚集,阻断TAM的免疫抑制功能。Reisfeld[13]发现直接靶向肿瘤微环境中过表达原癌基因Fra/、转录因子Stat3、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和HER2的TAMs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2免疫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