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尿药参数的血药浓度检测模型【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基于尿药参数的血药浓度检测模型【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ID:46420503

大小:8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3

基于尿药参数的血药浓度检测模型【临床医学毕业论文】_第1页
基于尿药参数的血药浓度检测模型【临床医学毕业论文】_第2页
基于尿药参数的血药浓度检测模型【临床医学毕业论文】_第3页
基于尿药参数的血药浓度检测模型【临床医学毕业论文】_第4页
基于尿药参数的血药浓度检测模型【临床医学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尿药参数的血药浓度检测模型【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基于尿药参数的血药浓度检测模型【关键词】血药浓度;尿药参数;检测;模型;摘要:目的:为血药浓度的检测提供一条简便、无创、相关性高的途径。方法:在经典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捉出血药浓度与尿药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给出不同服药模式下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然后,对该模型的相关性及稳定性进行验证:首先取得一组测定的关于人体片剂服药模式的在不同时间下药物(氨基)导眠能的血药浓度与尿药参数的对应値,将(氨基)导虑能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的尿药参数及吋间代入理论模型算出理论血药浓度値,并与实际测得的血药数据进行相关性对照;然后同理对一组关于人体

2、静脉注射服药模式下相关数据均已测得的药物X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氨基)导眠能的理论与实际血药浓度总体方差为107%,其准确性已能被临床所接受;药物X的理论与实际血药浓度总体方差为0183%,两组数据几乎完全吻合。结论:该模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独立的一种血药浓度检测手段使用。关键词:血药浓度;尿药参数;检测;模型;相关性临床上测定血药浓度,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是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需得到多个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以达到监测目的,现在临床普遍做法是通过测定两个时刻的血药浓度,再结合治疗药物监测软件中的贝叶斯后验公式给出血药浓度的预测値,其精度

3、有限。倘若能利用体外信息,如尿药参数估算出血约浓度,则它有可利用实时信息估算血约浓度的特点,因此可信度应更高。另外,它也是一种无创的方法。然而,现在尙无一种相关性高的通过尿药参数途径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基于此点,本硏究捉出一种较自然的利用尿药参数估算血药浓度的理论模型,并经实际数据检验有良好的相关性。本模型建立流程大致如下:药代动力学模型一血药浓度时间圍数一尿药积累质量时问函数11理论血药浓度♦实测尿药参数本硏究重点在于讨论尿药质量勻血药浓度之间关系的建立,并通过实际数据验证模型的相关程度及其稳定性。1片剂模型11参数设定mO为片剂约物质量;ml为胃内约

4、物残留量;m2为血管中药物质量;m3为尿液中药物质量;v为人循环系统表观容积;v2为单次排出的尿液体积;v3为药物在尿液中的积累速率;c2为血药浓度;c3为尿药浓度;ka为从胃和小肠进入血管的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k2为与各类蛋白结合后能有效到达组织的药物比例;kel为血管中药物经组织的消除速率常数;ke为尿排泄一级速率常数;tl为本周期服药时间;t4为本周期第一次排尿与tl的间隔时间;16为上一周期最后…次排尿时问勻tl的时间问隔;t7为本周期第二次排尿勻tl的间隔时问;To为服药周期。12片剂的两房室约动力学模型下面先给出片剂的药动力学方程组:dmld

5、t=-kaml〔3〕dm2dt=kak2ml-kelm2〔3〕dm3dt=kam2ml(0)=m0m2(0)=0由上述方程组不难得出:ml=mOe-katm2=kak2m0ka-kel(e-kelt-e-kat)(1)v3=kak2kcm0ka-kcl(c・kclt・c・kat)m2(t)=c2(t)v峰値血药浓度:c2(tm)=kak2m0(ka-kel)v(e-keltm-e-katm)(3)13模型拓展下面给出利用尿药参数推导血药浓度的思路及函数式。尿药理论质量:m3二$v3dt=ke$m2dt=kak2kem0ka-kel(-1kele-kelt

6、+1kae-kat)(4)尿药实际测得质量:m3(t4)二v2c3°考虑到m2(t),m3(t)在任一具体的时刻14下均有唯一的理论値,也就是说在14时刻m2(I)与m3(I)的比彳直是唯•-确定的。因此通过实际测得的v2(t4),c3(t4)及等比关系,不难得出关系式c2(t4)c3(t4)=(m2(t4)v)(m3(t4)v2)成立,将其等价变为c2(t4)的函数,即得到t4吋刻单剂服药模式下血药浓度的具体关系式为:c2(t4)=m2(t4)v=m2(t4)m3(t4)v2c3v(5)由此,我们达到了通过测定从服药至14时刻在尿液中积累的药物质量来推

7、算出t4时刻血药浓度的目的。但上述模型的前提是药物在体内实际代谢途径与理论基本相符,关于这点我们可从本硏究下面的实际数据检验中做初步评彳占。另外一个客观事实是,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等因素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血浆药物浓度有很大波动。但是,只要这种因素是起线性作用的,则均不对本模型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此模型中作等比关系时线性因子可能消去,故可忽略这些因素不予考虑。下面给出相邻两次服用片剂后尿液中药物积累速率曲线示意图:下面考虑单剂服药模式下的重复可测性。不妨设11时刻进行了一次单剂服药,过了14时间后进行了第一

8、次排尿,则后一次排尿(距tl有t7间隔)测得的尿液中药物质量应对应于理论中的m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