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

ID:46423468

大小:7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3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_第1页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_第2页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_第3页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_第4页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太虚大师的和平观研究摘要:太虚大师是近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开创者,一生倡导佛教发挥护国和护世的社会功能,并致力于为人类的正义和平事业。抗日战争前后,他通过对近代以来历史上战争起源的考察,认为西洋“纵我制物”哲学支配下的“害他利自”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认为在战后世界和平规划中,应把対人类心理的改造置于首位,人类的心力是变革的根本动力,而这种改造的心理工具就是儒佛文化,如儒家的克己崇仁、佛家缘成史观下的无我观和自他两利观等。同时,在缘成史观的制约下,太虚认为战后有效的和平建设还必须辅以政治、社会和教育领域的改造,多位一体,人类安乐平和的美满之治境的实

2、现方始可期。关键词:太虚;佛教;和平;战争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176(2013)01-0016-05国内学界对近代中国佛教改革运动的领军人物太虚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其在佛学发展史上的理论建树,认为其开创了佛教发展史上影响至深的“人间佛教”运动,使得佛教在佛陀大慈大悲、广济众牛的思想基础上充满着人间关切。不足的是忽略了太虚思想遗产的另一面,即其作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强烈入世情怀的“政治和尚”对国际政治问题的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太虚大师的人间关切,推动着他从佛家的角度对战争起源以及战后世界和平建设路径进行谋划和思考

3、。〜、太虚大师和平关切的佛理渊源太虚大师对俗世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关切,与其所侣导的人间佛教理论冇着密切关联。人间佛教说是大师和平关切的理论基础,而大师对尘世和平的关切则是对人间佛教理论的重耍践行。太虚大师的“人间”一词涵义甚广,他认为人间'一名,包括历史所载交通所及之全地球人类以言。”而人间佛教即人生佛教,其真谛如他所云:“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也即在太虚看来,佛教的关切应该从鬼神本位转向生人本位,佛教真谛应该致力于引领人类的繁荣与社会

4、的进步。并且这种关切对象突破了传统中国知识精英所理解的模糊“天下观”,而是超越民族国家、地域界限及于全球层面。这一解释,为后来大师的世界和平关切做了注脚。在倡议人间佛教之时,太虚特别强调了佛教建设人间净土的社会使命,人间净土建设实质上就是人间佛教的践行。“佛学所谓的净土,意指一种良好之社会,或优美之世界。土,谓国土,指世界而言。凡世界中一切人事物象皆庄严清净优美良好者,即为净土。”他认为当下人世,战乱频仍,穷滥无耻之徒苟牛,因而是浑浊不堪的。但他并非要主张佛教众生离开此浊世而去彼岸寻求清净世界。他认为只耍凭清净之心,去积聚善缘,在尘世建设一方人间净土

5、还是可能的。他于《建设人间净土论》中曾云:“质言之,今此人间虽非良好庄严,然可凭各人一片清净之心,去修集许多净善的因缘,逐步进行,久之久之,此浊恶之人间便可一变而为庄严之净土,不必于人间之外另求净土,故名为人间净土。”与当下争杀浊世相比,人间净土的一个特征就是世界的平和安乐。因而,世界和平变成了太虚大师人间净土建设追求的重要方面。人间佛教的理念激发了太虚为人间寻求建设净土之道的佛教使命。这种使命的具体体现即探求危害世界和平的祸根以及如何根除祸根,并建设战后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尝试着从佛理中探求世间战乱频发的根源以及建设世界和平之道。二、世间和平

6、难以持久的根因在太虚看来,世间的冲突可以分为一国内部的阶级战争和民族国家间的国际战争。而发生阶级争斗与国际争斗的病根,则在于国际社会存在两个不公正的现象,即“人民所享受财货苦斥Z不平,列国所获有权利高下之不平”。而此不公平的病症“实由近代西洋“纵我制物”文化的做人之道、立国之道所演成。”也就是说,在太虚眼中,近代以来各国内战和国际战争,皆有西洋纵我制物的哲学为祟的结果。那么,何为“纵我制物”的哲学呢?太虚认为,作为世间两般文化之一的西洋文化中的“我”,指私C及山私已所发Z贪欲、忿争等。“物”指自然界之万物及人间之家庭、国家、社会、经济等,前谓所知公式

7、及所得知识皆是工具。然彼工具将供何者为用,及作何等之用耶?即供自我为用。在太虚眼屮,这种用包括自我发展需要征服自然和征服人类其他群体。太虚曾感慨地说:“纵我制物”的观念肆虐,以致“社会堕落,道徳沦亡,四境战争,弱肉强食,人格破产,野心如焚,较Z禽兽差别几希”。因而,这种哲学观念的实质在太虚看來,即为“以扩充自我的自由快乐,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与自我相对的皆为外物,谋所以利用而制服之,据此为一切发动力的根木精神,纵任自我去想种种方法,以制御用一切的外物,以满足自我的欲望。”太虚认为这种纵我制物的观念源于西欧发生于15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文艺复兴

8、使人类弃神权而主张人权,使人类发展自我为中心的新天地。这种观念驱使人们穷尽脑汁去发展能制御外物满足个人欲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