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探究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探究

ID:46424219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探究_第1页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探究_第2页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探究_第3页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探究_第4页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探究摘要:本文从生态角度对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生物气候要素、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整合与应用,初步形成一套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和方法。并用此方法分析武汉市一些已落成的节能示范小区。关键词:城市设计;生态策略;夏热冬冷Abstract:Thispaperfocusesontheresearchonecologicalurbandesignmethodinhotsummerandcoldwinterdistriets.Bytheintegrationandapplicati

2、onofvariousclimatefactors,regionalcharactersandartificialfactors,aseriesofecologicalurbandesignstrategiesandmethodsareconcludedandcertaincasesofenergysavingresidentialdistrictsinWuhanareanalyzedusingtheabovemethods.Keywords:urbandesign;ecologicalstrategies;hotsummer

3、andcoldwinterdistricts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1-0087-021背景介绍回首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巨大发展,我们不禁为自己创造的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而骄傲,但同时也为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而忧心。城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延续的紧迫问题,同时给城市自身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和阻碍。在经历了一系列环境、资源危机之后,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与其生活

4、的环境休戚相关。而城市发展的本身就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如何适应时代挑战、探求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建筑环境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历史重任,也是21世纪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出发点。生物气候地方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结合生物气候条件的设计思路,它能以较小的能源和物质代价,将人的生物舒适感重新建立在与自然环境、生物气候相融合的基础之上,为城市设计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种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思路无疑对经济条件尚不发达而又具有多种气候特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2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

5、季比较炎热,白天的温度为30~35°C,最高可达37~39°C.甚至40°C;冬季较为寒冷,气温一般在10^5°C之间。在这种气候区域内建筑夏季需要空调,冬季需要采暖。只有春、秋季可通过自然通风获得较为理想的热舒适性。尤其在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的民用建筑热舒适性非常差,要改善这种状况相对来讲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的酷热较冬季的寒冷更为难以忍受,所以其城市设计的策略应以对抗酷热为主。夏热冬冷地区针对夏季和冬季的“理想”城市规划设计指导方针不同,甚至会发生冲突。但是通过合理处理城市通风、街道布局和建筑规划设计,提出在这两

6、个季节内都舒适、节能的城市设计方案还是可能的。2.1选择基地的原则在夏热冬冷气候区,夏天常高温、高湿、多雨,而冬天则非常寒冷。更重要的是,该区域冬、夏两季的主导风向经常是不同的。具体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冬季则以北风为主。因此基地选择一方面要保证冬季日照良好的同时还可阻断寒流侵袭、而夏季通风流畅又要防止高温辐射。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可选择在东南方向比较平缓而西北方向有高大地形或成片防护林阻隔的基地。2.2建筑布局和密度的设计原则考虑在夏热冬冷地区,城市结构布局首先应鼓励夏季风(东南风)尽可能穿越城市空间。它要求

7、建筑适当地分散布置,而在冬天,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采暖费用,需要拥有表面积最小、布局紧凑的建筑。因此要求我们通过特殊的设计手段,建造一种由各建筑类型混合排列而成的'‘夏天暴露分散、而冬天紧凑”的城市结构模式。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应该依靠建筑群体形态设计尽可能地使南向、东南向的夏季风得到强化,而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为达到这个目的,应合理安排不同长度和高度的建筑物,使它们尽可能地顺应主导风向逐级布置,首先将体量小的独立住宅布置在最南边,然后依次是低矮的建筑类型,而在用地的北部边界则建造最高和最长的建筑(图1)。这样,整个地区就由高

8、层板式公寓楼、多层方形公寓楼、两三层的联排住宅、双拼或独立式别墅组成,形成了迎合夏季东南风的“凹口”状态。同时能阻挡冬季的北向来风。这种由各建筑类型混合组成的地区与那些由单一类型建筑组成的地区相比,城市居住区的总体密度更高一些,也具有更好的环境质量和热舒适性。2.3街道网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