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流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层流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ID:46425854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层流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_第1页
层流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_第2页
层流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_第3页
层流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_第4页
层流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层流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层流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层流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层流icu病房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层流icu病房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结论:必须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士行为,ICU管理制度化,日常工作标准化,是控制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关键词:层流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高龄、衰竭、手术和外伤的打击等因素,导致监护室医院感染率高,病

2、死率较高。笔者对ICU发生的院内感染者进行分析,从护理角度对ICU病房医院感染查找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层流ICU自2010年9月〜2011年9月发生医院感染149例,其中男89例,女60例,年龄15〜89岁,平均(60.16±3.78)岁,260岁者133例,住院时间8〜108do论文代写1.2方法:参照卫生部2001年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回顾调查医院感染均为入院48h后发生,经病原学及辅助检查证实为感染者,按年龄、感染部位、住院时间、有无侵入性操作及种类和

3、持续时间、病原菌种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和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分析。论文代写2结果1.1年龄与医院感染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医院感染率逐渐升高,260岁的患者高达89.26%O2.2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前3位依次为呼吸系统(96例)、泌尿系统(42例)、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其他为消化系统的感染等。2.3住院时间:住院W10d感染5例(3.35%),11〜30d感染25例(16.78%),31〜40d感染56例(37.58%),241d感染63例(42.28%)O2.4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随着住院时间的

4、延长,医院感染率逐渐增高。149例医院感染病例中135例进行了不同的侵入性操作,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导尿、动静脉置管、置管引流等其他侵入性操作。留置管道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留置管道的患者,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逐渐上升。2.5抗生素的应用:本资料抗生素使用率为100%,使用二联抗生素发生感染为56例,使用三联抗生素发生感染为77例,抗生素使用<15d感染49例(32.89%),抗生素使用$15d感染100例(67.11%)。毕业论文2.6病原菌种类: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

5、伯菌、白假丝酵母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论文代写2.7基础疾病:常见有复合伤,严重心肺疾病,重症感染,重型颅脑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大手术后等。毕业论文引起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如下三点:①ICU患者免疫功能低下;②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抗生素应用不合理。3护理对策毕业论文3.1制定制度,严格管理:①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每个月对ICU环境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抽查及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②制订适合ICU的消毒隔离制度,培训、强化并督促全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③严格执行

6、探视制度。外来人员进入时必须更换探视服、鞋,戴好帽子和口罩,以免污染病室空气或带入病原菌。3.2布局合理:笔者病区设有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及污物通道三条通道。有足够的非手触洗手设备和干手设施。净化系统的正确维护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每个月均达标,如有超标及时查找原因制定对策。3.3加强对ICU护士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①ICU医护人员入室时应更换专用衣帽、鞋,并戴好口罩;②加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③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性感染。3.4正确掌握ICU患者的收治范围: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转入普通

7、病房继续治疗,减少ICU住院时间,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毕业论文3.5病房空气质量的监控:每个月进行空气监测一次,保证空气的洁净度,人员流动影响室内空气的洁净度[1]。医护人员上下班、查房时间是空气及物体表面含菌量最多阶段,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尽量避开这些时间段,做好洁尘和控尘[2]。3.6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任何操作均按照规范进行。严格掌握侵袭性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避免滥用。3.7加强消毒隔离,谨防交叉感染:每床单位配备手消液一瓶,操作前后严格的手消毒,是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3]。有独立的查

8、体用具。严格收集医疗垃圾,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及患者的排泄物等,减少污物在室内停留时间,床边医疗垃圾每天倾倒3次,床边垃圾桶须带盖并保持关闭状态。合理安置患者,尽早做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将存在感染的患者安置在相对集中或独立的区域或单间病房,管床护士相对固定。患者转出或死亡必须进行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30min后方能安置新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