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的调研和思考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的调研和思考

ID:46426190

大小: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的调研和思考_第1页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的调研和思考_第2页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的调研和思考_第3页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的调研和思考_第4页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的调研和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的调研和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的调研和思考【摘要】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心地区为例,分析了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宣传和管理的建议。【关键词】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标志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注:本项目受“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计划项目”资助。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引导市民及时、快速、安全地到达指定位置,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高效运用的标志。自2004年北京市地震局确定了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准方案以来,我国许多城市陆续也建立

2、了应急避难场所,并出台了相应的标志。为了研究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设置与应用情况,本文以北京石景山东部地区为例,调查分析了我国城市日前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有关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改进措施。1北京石景山区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围绕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分布、使用、管理、维护、宣传等各方面的情况,在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报刊的基础上,对当地居民、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石景山分局和避难场所公职人员进行访谈以及发放问卷。发放问卷共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6份,有效

3、率93%。木次调查的区域位于北京市长安街西延长线石景山区东部,北至长安街西石景山路,南至莲石路,东抵玉泉路,酋达西五坏,调查区域东西长约4000米,南北长约1000米。调研范围为约4.16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6万人。该区涵盖了三个中长期避难场所,三个短期避难场所和四个临时避难场所,其中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是北京32个市管中长期避难场所之一,是较好地建立了城市避难场所的典型地区。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位于北京市长安街西延长线石景山东部,总规划面积162公顷,是一个国家级的雕塑文化艺术园区。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作为

4、应急避难场所,其服务半径为5000m,包括复兴路46号院、复兴路40号院、远洋山水小区、古玩工艺品市场。从应急避难场所人均用地面积來看,石景山区在北京市属于居中水平(见图2)。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有40万平方米的平坦地面可供11力•人应急避难使用,该应急避难场所人均用地为3.6平方米,也有一定代表性。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附近地区人口分布代表性强、建筑类型多样、用地功能复合性强,涵盖了新IH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科研院所、医院等各类城市功能用地。该区域内长安街南有高层办公楼和商业建筑,如石景山区政府、万达商

5、业广场等;莲石路以北有著名的远洋山水大型居住项目;西南部冇七星园小区等建设年代较早的小区。调查问卷显示:(1)被调查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用途和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的答案含混不清(见图4);(2)被调查人群中有42%的人未听说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3)21%的被访者根木没有听说过城市应急避难场所;(4)80%被访者不清楚城市避难场所的等级和应急避难相关标志的确切含义,即使被访者就站在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旁边,仍然不清楚这些标志的作用;(5)93%的人找不到应配套应急设备的具体位置;(6)78%的被访者不清楚

6、如何使用应急避难所的应急设施。在北京雕塑公园外冇三块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分别位于公园北门、南门和西门外。公园内部有较多引导标志,包括应急指挥、应急供电、应急供水、应急厕所、应急物资供应、应急医疗救护、应急棚宿区等等。这吐标志牌有的位置不够明显、有的很难看到止面、有的指示方向错误、有的颜色脱落、有的已经损坏、有的已经废弃,有的沿标志牌箭头所指的方向仔细巡查居然一无所获;可以想象一旦灾难突发又缺少专人引导时,这些问题可能增加慌乱拥挤灾民的恐慌和混乱。值得注意的是,雕塑公园的管理人员并不负责避难场的应急设备

7、管理。他们虽然知道这里是应急避难场所,但不知道应急设备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他们也不清楚具体管理应急设施的人员属于哪个部门、如何联系、如何协调,他们甚至从来没有见到过应急避难管理人员。据他们说:应急设施也没有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灾难来临之时,配套应急设施是否可以投入使用也不得而知。应急设备设施有些年久失修,或被移作它用,如应急停机坪用地已被改成游乐设施,指示牌被遮扌当。通过対民众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目前大多数市民几乎没有受到过应急避难的培训。尽管避难所就在居住区附近,居民也常去,但对应急避难的相关知识

8、知之甚少。“发生紧急状况不知往哪跑”的回答,是民众缺乏应急避难常识的写照。被访人群普遍认为政府宣传力度不够是人们对身边城市避难场所认知弱的主要原因。同时,从社区街道宣传了解的城市避难场所知识甚少,人们主要是通过电视和报刊大致了解到应急避难场所的初步知识。有些被访者认为,除了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外,标识体系设计问题也是造成市民对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认识不清的原因之一;譬如,向避难所奔跑的小人图案和其他标志的设计十分相似,安全出口的标志是转身向左的奔跑小人,而避难场所标志是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