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春节习俗

老南京春节习俗

ID:46430586

大小:100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3

老南京春节习俗_第1页
老南京春节习俗_第2页
老南京春节习俗_第3页
老南京春节习俗_第4页
老南京春节习俗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南京春节习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老南京春节习俗搜集整理:Edward祭灶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

2、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用一碟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而对于这位关系到家庭是否兴旺发达的神灵,供品倒显得很简单,多数人家仅准备了一碟灶糖和一副香烛。供品数量极其有限并不意味着南京人对灶神的不敬,也不是经济原因而买不起更多的供品。这个现象和南京人比较实在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

3、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掸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掸去家里的灰尘、蛛网,洒扫干净)”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

4、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贴春联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贴门神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

5、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燃爆竹爆竹在唐代主要是以燃竹发出响声。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使用,爆竹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以多层纸密裹火药,接以引线,点燃引起火药爆炸的现代爆竹,因其响声如炮,也称“炮仗”。南宋时出现了以麻茎将炮仗编索成串,称“鞭炮”。人们认为新年燃放鞭炮,既可以驱邪辟恶,又是来年生活兴旺、蒸蒸日上的象征,还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因此宋代以后,爆竹广泛流行,全国各地均有专门生产爆竹的作坊,形成燃放爆竹的习俗。人们习惯于午夜饭前放一通爆竹,俗称“闭门炮仗

6、”,然后关上大门,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坐在一起,饮酒谈笑,辞岁迎年。到了岁更的子时(大年初一的零点,旧年与新年的交替时刻),更是鞭炮大作,满天震响,人们以猛烈的爆裂声代替自己对春天和对新年与幸福的呼唤。新年伊始,首次开门往往又是燃放一通爆竹,叫做“开门炮仗”,让炸碎的鞭炮纸屑覆盖自家的门前,称作“满地金钱”。年菜过年餐桌上的菜是丰盛的,鸡鸭鱼肉等荤菜唱主角。在各种菜品中,鱼是最讲究的,要烧整条的鲢鱼,吃年夜饭时,鲢鱼是不能动的,要等到年初一才能开吃,取“年年有余”之吉利。在素菜中,最特别的是什景菜,

7、过去南京人家都会在除夕时炒上一大盘素菜,据《金陵岁时记》记载:“除夕,人家以酱姜瓜、胡萝卜、金针菜、木耳、冬笋、白芹、酱油干、百页、面筋、黄豆芽等十色,细切成丝,以油炒之,谓之什景。”这就是炒什景的来历。这道地方菜物美价廉,取料方便,营养丰富。在荤菜唱主角的过年期间,这道菜还有清爽、开胃的妙处。我们不难看出,南京人的餐饮中也留下了本地习俗特征的烙印。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正月初一的早上,南京人必饮屠苏酒。王安石曾在《元日》一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究竟为何物?《通雅》上说“

8、大叶似蒿者”,可以解释为草药名。《金陵岁时记》中记载着屠苏酒方。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它。人们饮此酒有个习惯,就是要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金陵岁时记》)。年少者先饮,年长者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此俗始于南朝,至清末民初渐废。拜年老南京人年三十要守岁(一家人在一起烤火、喝茶、聊天、嗑瓜子、娱乐一个通宵),大年初一早晨彼此相见须拱手说“恭喜发财”、“新年大吉”之类的吉祥语。初二到初五是拜年集中的时间,再晚的可到正月十五,在农村地区一个正月内都可拜年。   拜年当然是晚辈拜长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