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ID:46435835

大小:8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以肺外并发症为分界,分为肺外组和对照组。监测并记录所有患者的病程、发热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病程和热程均短于肺外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肺外组(83.33%),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并发症最常累及消化系统(发病率为35.19%),还可累及神经、血液等多个系统。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且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关

2、键词】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肺外并发症屮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0150-02小儿肺炎支原体(MP)是导致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根据流行病学调查,MP的感染率止不断增高[1]。MP由于其特殊的形态结构,对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天然耐药,但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MP感染的病程长,且可累计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给患者带来巨大危害[2]。为了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笔者所在医院对小儿MP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5月收治的小儿MP感染患者100例作为

3、研究对象,以是否有肺外并发症分为对照组和肺外组。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年龄W14岁。(2)实验室检查:血清屮冇IgM抗体。(3)病原学检查:痰培养支原体阳性。对照组患者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4.3±1.2)岁。肺外组患者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7个月〜13岁,平均(4.5土1.3)岁。对照组和肺外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患者,严格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用药,根据儿童体重确定用药剂量,并对各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病程,发热情况、肺部阴

4、影和治疗效果,同时对肺外组患者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所得数据均做统计学分析。1.3疗效评价标准患者疗效评价标准见表1,总有效二痊愈+好转。表1疗效评价标准类别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消失,痰培养支原体阴性,IgM滴度降低好转临床症状缓解,肺部阴影缩小,痰培养仍阳性,IgM滴度降低无效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肺部阴影不好转或扩大,IgM滴度增高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病程、发热情况和肺部阴影比较对照组的病程和热程均短

5、于肺外组(P〈0.05),肺外组患者肺部阴影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表2病程、发热情况和肺部阴影比较组别病程(d)热程(d)肺部阴影例(%)对照组5二46)10.9±4.35.7±0.42(4.35)肺外组(n二54)13.8±4.79.1±0.720(37.04)t/字2值3.19729.12615.468P值<0.05<0.05<0.052.2疗效比较肺外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低于对照组(9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99,P<0.05),详见表3。表3两组疗效情况组别痊愈好转无效对照组(n二46)30(65.

6、22)15(32.61)1(2.17)肺外组(n二54)25(46.30)20(37.04)9(16.67)2.3肺外组不良反应分析小儿MP感染肺外并发症最常累及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还可累及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皮肤、黏膜及其他系统,详见表4。表4肺外并发症分布系统并发症例(%)表现消化系统19(35.19)恶心、呕吐、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神经系统13(24.07)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血液系统7(12.96)凝血异常、溶血性贫血心血管系统5(9.26)心包炎、心肌炎、心包积液等泌尿系统4(7.41)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衰竭等皮脐及黏膜4(7.41)

7、Steven-Johnson综合征、结膜炎等其他2(3.70)外耳道炎、中耳炎等3讨论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兼性厌氧、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流行,尤其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3]。近些年,小儿MP感染率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儿童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4]。肺炎支原体可通过血液播散到机体各器官,且肺外并发症和肺部疾病的发生时间无一致性,甚至可单发肺外并发症。笔者所在医院对小儿MP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研究结果显示:(1)对照组的病程和热程均短于肺外组(P〈0・05),肺外组患者肺部阴影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8、〈0・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