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中考探究题体验创新与实践

改编中考探究题体验创新与实践

ID:46442267

大小:7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改编中考探究题体验创新与实践_第1页
改编中考探究题体验创新与实践_第2页
改编中考探究题体验创新与实践_第3页
改编中考探究题体验创新与实践_第4页
改编中考探究题体验创新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编中考探究题体验创新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编中考探究题体验创新与实践改编中考探究题体验创新与实践为提高中考复习功效,有经验的老师通常要认真研究前一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从新题中选取典型的,尤其是科学探究题,充实例题或训练题中,使之更具时代性、针对性。然而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题目可能命题人受到种种因索的束缚,存在着在一些知识点上挖掘的深广度不够,甚至有些题不够严谨而酿成失误的情况。笔者以为,在精选题目时,要认真钻研并加以改编,形成体现学情、教情的题目加以利用,真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以几道经过改编后的2010年屮考题为例并加以剖析。供同仁教学屮借鉴。例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1的装置

2、,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耳的是小卡片的重力;(2)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改变细线两端,观察小卡片是否平意。(3)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4)小卡片在二力作用下平衡时,小明用剪刀从卡片中央剪断,观察一分为二的卡片是否平衡,这是为了研究o(5)小明通过上述探究,得出了二力平衡的条件,你认为科学吗?;请简要说明:(画波浪线的为改编所添加的内容(下同))说明本道题选自“宿迁”题改编,笔者以为原题命题人是通过考查实验细节,引导教学走上“真实验,真探究”的正确道路。由于受到整份试卷

3、知识覆盖面耍求的限制,只能考查部分细节。为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原题的⑴、⑵问放开了原束缚学生表述的限制;增加T(3)、(4)问,讣学生从实验操作、研究目标变换角度回答相关问题;(5)问对设计性实验的评价,使实验探究显得更加完美无缺。分析与解(1)问小卡片是为了忽略(或不计)小卡片的重力,保证在二力作用下进行。(2)问改变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观察得到小卡片平衡时的两力大小条件。(3)问为探究二力平衡是否在一线上,操作方法是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使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4)问用剪刀将卡片从中剪断,观察运动情况,这是为了研究两力必须作用在同一

4、物体上。(5)问是当学生认真审视前面所做的各项探究,对位出:等值、共线、同体吋,发现缺少“反相”的探究后,因而得到不够科学的结论,阐明还需探究“反向”,即将两等大的作用力改为同向,观察是否平衡。需赘述的是原题中(2)问的选择提示,“翻转”或“旋转”极易误导学生失误(两力在一线上平衡时,若绕该线转动为“旋转”,就应选“翻转”)。例2在观察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实验探究活动中,小明是将大小不等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如图a)o1・(1)小祥由图a的位置,就能比较出纸锥运动的快慢,他的比较方法是(2)小莉是观察大小纸锥着地的先后來判定的,她的比较方法是(3)小翠观察的更为细致

5、,她能说出大小纸锥在图a的瞬间位置时两纸锥的速度大小。你能说出她是通过观察到现象得出的结果。(4)你认为让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来比较整个下落过程的运动快慢,上述最科学的方法是,其中的理由是o2o小芳在做上述实验吋,用闪光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图b)(1)由图b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D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o(2)由图b猜想,下落过程中纸锥所受阻力的变化情况是;阻力与纸锥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关系是o(3)小组问交流时,发现

6、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你选其中一个因素,并写出做法是。说明木道题选自“南通”题改编,原题命题人是以苏科版教科书上“活动5.5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为背景材料,在观察闪光照片的基础上,运用速度的定义,确认纸锥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并对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改编后的题目,1・(1)问考查了课木上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尤其是(3)问中相对运动知识的具体运用;(4)问中的实验评价所蕴含着对平均速度的正确理解;2.(2)问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运用物理思想,研究方法,将二力平衡运动与力的关系有机的加以综合

7、分析,得出结论,含金量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益处。分析与解1.(1)问,由图a位置,比较出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吋间比路程。(2)问依据落地的先后比较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⑶问则是观察大小纸锥距离瞬间的变化情况。若变小,小纸锥此刻运动快,反之则大纸锥运动快。(4)问是从同一高度下落,比较全程运动的平均快慢,显然选方法(2)最科学,理由是方法(2)是反映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2.(1)问中纸锥的下落速度是先变大后不变;A、B间匀速,由下落距离及对应时间,求得最大速度为16cm/so(2)问,因纸锥只受二力,即纸锥重G与所受空气阻力,先加速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