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和谐之路-教育责任从实然走向应然

教育的和谐之路-教育责任从实然走向应然

ID:46444860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教育的和谐之路-教育责任从实然走向应然_第1页
教育的和谐之路-教育责任从实然走向应然_第2页
教育的和谐之路-教育责任从实然走向应然_第3页
教育的和谐之路-教育责任从实然走向应然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的和谐之路-教育责任从实然走向应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的和谐之路-教育责任从实然走向应然教育的和谐之路:教育责任从实然走向应然摘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肩负着孩子的教育使命,共同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三大教育责任的合理协调与和谐促进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关键词:教育责任;三大教育Abstract:Theschooleducation,fam订yeducation,socialeducationbearsthemissionoftheeducation,sharedtheculturalheritageoftheliability・Theinevitableroado

2、feducationisthethreeeducationcoordinationandharmony.Keywords:Educationresponsib订ity.屮图分类号:S9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孩子成长的好坏与学校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面对当前出现的不少学生行为失当、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孩子道德品质差素质不达标这些问题,人们把矛头统一指向学校、指向学校教育,言必称我们的学校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校在干什么?殊不知除了学校,家庭、社会也都在影响着、教育着我们的下一代。1、问题的提出人

3、们观念中只有学校才承担教育责任,所以谈教育直觉就是直指学校。其实我们的学校是苦的,教师是忙的,学生是累的,但是中小学教育还是没有把孩子们培养好,以至于大学教授们感慨:这些产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已经残废啦,晚啦。[[1]主要借鉴浙江大学郑强教授以《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为题的报告,大意为中国的教育起点晚了、错了,到了大学阶段已经很难调整了。][1]怎么残废的?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校的原因,应该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1・1虽然现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到位,但毕业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以至于个别学生产生轻身的念头,最后做出失当行为,

4、给家庭带来致命的一击,给学校造成很恐慌的一幕,这种现象虽然占极少数,但仍然应该引发全社会的反思。是学校教育造成的?是家庭氛围造成的?还是社会因索的影响?1.2一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开学的时候学生很多,渐渐地学生会越來越少。那为什么学生越來越少呢?逃学在家就为了人丁农忙?民族地区受教育难道真不能上升到责任层面?1.3“仪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精神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民族地区“仪式”多,不少人提出把“仪式”课程化进入课本走上讲台,如果民族风情只有课程化才能传承,学校承担了这个责任,那社会在教育方面

5、的责任是什么?面对以上三个看是不和干的儿个事实,其实都反映出学校是否就是教育的唯一责任者这个核心问题。2、教育责任的再认识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并改变着个体,哪一方的作用都难以支撑起少年一代的教育,只有从根木上打破传统意义上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界限,改变过去教育责任的混沌局面,建立起一个高度一体化的责权清晰并且勇于承担责任的新体系。责任就是职责和任务,是分内应做的事与没做好分内事而应承担的过失。责任有个人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我们如果把责任看成是外部强加的,我们的孩子成长永远都是一个被动的问题,是三大教育Z外

6、的事情,教育也就没有自己的分内Z事了,没有了主体性的教育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责任应该是教育的内在需要。这些问题引导着我们需要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大教育Z间的关系深刻地思考,并加以陈清,做到权责明晰,而冃•是主动承担式的,社会分子责任式的和谐需要。3、三大教育责任的重铸责任是外部的期望结合内部的需要而激发起來的由内至外的主动性的施展过程。教育责任首先来自家庭教育,其次取决于学校教育,但是社会教育承担着最大教育影响,我们作为社会人都应该树立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了的影响,以善的标准完成社会教育责任是笫

7、一步的。3.1家庭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责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家庭在培养孩了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教育责任以家长责任为前提,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对个人、家庭、国家与社会形成递进式的认识。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孩了心目中最亲近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了。家长应该注意家庭教育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來,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2]刘英.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1,6.][2]大学毕业生接受了学校教育,消费

8、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本应到了回报家庭与社会的时刻,但是一时的困难与压力铸成难以补救的错误,生命的喝然而止,人生意义也就断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这样的错误很难追究是谁的责任,其对一个家庭造成的伤害是最大的,所以笔者认为家长是最应该对此负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