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学(自己整理)

教育基础学(自己整理)

ID:46444950

大小:7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教育基础学(自己整理)_第1页
教育基础学(自己整理)_第2页
教育基础学(自己整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基础学(自己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教冇概念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教冇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3教育的三人要素: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在一定的社会背呆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人)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4教冇形态:1。非制度化的教冇和制度化的教冇(人类最高的教冇形式。是由非制度化教冇演变而来的,指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一美•教育家、非学校化运动倡导者一伊甩奇在《非学校化社

2、会》中指出)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5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本能反应。代衣人:法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英教育学家沛西•能)、心理(孟禄一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婆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対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6教冇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冇阶段性的岀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力之间距离)工业社会的教育(现代学校普通以班级为单位授课的集体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而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尺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效率的基本理念)7

3、《学记》是中国绘早古代,世界绘早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生写大量教育论著,最若名的是《太教学论》-近代第一木教冇学著作。讲授教冇家第一人:徳哲学家-康徳;人类最早学校在公元前2500埃及;中国是在公元前1()0()多年商代8教育学发展:实验教育学(代表:徳教育家■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代农:美杜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批判。实用主义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牛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将來的某种牛活作准备的2•教育即学牛个体经验继续不断增长,除此Z外不应有其它目的3.学校是个雏形社会,学

4、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皐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屮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教师以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9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彖,揭示教育规律,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社会科学10.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是一种实效,它反映了“应该干什么”的教育价值,在教冇实践中“实际干了什么”和是否实现了预期理想。教冇价值反映了理想的“教育应该干什么”11.教育功能类型分析:1•

5、从作用对彖看,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方向看,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呈现形势看,显形功能和隐形功能。教育对个体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懑识的社会化2.教冇促进个体形式的社会化3.教冇培养人个体的职业懣识利角色)利促进个体个体性功能(1•教冇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题能力发展2.教冇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实现)12.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人口、文化、经济(教育实现劳动的再生产可以通过这样儿个层次:1.普通教育的层次2.专门的、职业的教育3.职后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政

6、治13.教冇目的:教冇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木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冇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向的要求和指向。其结构层次上冇上下位次Z分,依次为教育目的一培养目标一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冇相同性,也冇各H的独待性。越往下越细越冇操作性。14.教育H的与教育方针有什么不同:前者是为什么培养,后者是怎样培养(P60)15.教冇目的的功能:对教冇活动的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16•人本位价值观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冇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7、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卢梭和萨特、瑞士的佩斯泰洛奇、徳国的康德和美国的马斯洛。17.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与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謂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代衣人物是徳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徳、涂尔干。1&教冇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一。社会价值収向价值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2.适应与超越问题3.功利价值与人为价值问题4•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二。人的价值収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2•人的理念和非理念问题3•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19.教育H的与教育方针的总体要求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

8、服务,与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