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文言文阅读训练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ID:46445905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文言文阅读训练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_第1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_第2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明)金实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者。然则如之何而可?亦惟闾阎之细民,田野之鄙夫,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感悦而归之,斯可信矣。此古之观风者所以采民谣而识循吏,知教化也。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遘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

2、疗之,无不至。疾间,则刲羊豕,巷歌醉饱以相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后为东朝官,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直不知视古之

3、循良又何如邪?  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宁无蔽欺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

4、守令时。”则甚不可也。  6.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于私爱狎昵者狎昵:亲昵  B.字之如子字:养育  C.直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直:只  D.慎毋致人曰慎:谨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而讳称人之恶/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  B.君当为知己者用/为天子之所举用  C.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  D.其得誉于人/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县之日,民

5、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  (2)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  9.本文是一篇赠序,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试题答案:  【答案】  6.D  7.A  8.(1)他离开深泽县的时候,百姓选取他的善政编成歌谣,歌词虽没有章法但情意独到。  (2)首先向朝廷申请减免拖欠的租赋数十万,清理冤案,救活的无辜百姓用千计数。  9.赞扬王韦庵爱民如子;勉励(希望)朋友在新任上,为国家效力,为百姓做主。  【解析】  6.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用代入

6、法,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正确释义。“慎”代入,语意不通顺,“慎”应为“千万”之意。多与“毋”“无”“勿”等否定词连用,表示提醒,“千万不要”。  7.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B项,“为”:介词,替,为了/介词,表被动。C项,“之”:代词,代指他/代词,代指清理的事务。D项,“于”:介词,从/介词,表被动。  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抓住关键词,逐字落实。(1)句关键词有:“去”,离开;“摭”,摘取,选取;“意以独至”。(

7、2)句关键词有:“逋”,拖欠;“理冤狱”,清理冤案;“活”,救活。  9.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的写作内容。抓标题及文中主要事件来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标题是“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朋友去赴任,写本文送朋友。而文中写到王韦庵事件,体现了他的爱民如子,赞扬了王韦庵的做法。更希望朋友去赴任能像王韦庵一样。由此可知,写作目的为两点,赞扬王韦庵,勉励朋友。  【备注】(参考译文)  对于知府、知县一类地方官的称誉,如果是出自私友亲近之人,本是不值得相信;如果是被贤士

8、大夫称许,应该好像是可信的了。但是,一般说来,君子愿意宣扬别人的优点而忌讳说别人的缺陷,所以还是有不能采信的。这样一来,那么要怎样才可以相信呢?也就只有市井小民,乡间田野的农夫,心里不知道保留对于别人的毁誉,说话也没有什么忌讳,完全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表示认同与否,这样就是真实可信的了。这也就是古代考察民情的君王派人采集民谣然后了解谁是优秀的官员,了解对百姓的教化情况的原因。  我的朋友王韦庵,在永乐年间担任深泽令,在深泽县任职将近二十年,用诗书礼义教化百姓,像哺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养育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