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ID:46447921

大小:7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1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2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3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弥漫性人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冃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标木采用109冲性福尔马林同定,石蜡包埋,3-4um切片,光镜观察。福州迈新牛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即用型工作液,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免疫表型。结果:36例DLBCL中结内占52.8%,结外占47.2%,胃DLBC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类型,占结外淋巴瘤52.9%,无论发牛于结内或结外,肿瘤均山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构成,瘤细胞弥漫分布,全部表达B细胞标记CD20,83.3%(30/36)病

2、例Ki67>40%,36.1%(13/36)表达MUM1,69.4%(25/36)表达bcl-2,38.8%(14/36)表达bcl-6,13.8%(5/36)病例表达CD10,少数病例表达CD5(1例)及CD30(2例),瘤细胞不表达CK、CEA、CD3、ALK、EMAoGCB型13例(36.1%),non-GCB型23例(63.9%)。随访2-34月,17例建在,9例死亡,10例失访。结论:DLBCL是发生于结内、外的大B细胞弥漫性增生形成的一组侵袭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占54.5%(36/66),也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类型,

3、具有发病部位广泛,免疫表型复朵等特点。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及淋巴瘤分类中具冇重要意义。【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02-0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故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在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为非特指型(DLBCL-N0S)、特殊亚型和其它大B细胞淋巴瘤。掌握•其临床病理诊断特征及免疫学分型,在临床治疗、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及方法1.1材料收集

4、2009.1-2011.9我院资料完整的DLBCL共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57.6岁。发生于淋巴结19例,胃肠道11例,扁桃体及咽部4例,骨2例。1.2方法标本经10%屮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3-4um切片,IIE染色,光镜观察。选用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即用型工作液,高温高压组织抗原修复,免疫组化MaxVision二步法,检测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根据病情及鉴别诊断需要,选用CD20、CD3、CD30、CD10、CD5、bcl-6、MUM1、Ki67等抗体。根据文献记载,染色模式正确并>20%瘤细胞表

5、达记为阳性。2结果近2年多来,我们科共诊断淋巴瘤66例,DLBCL36例,占同期非霍奇金淋巴瘤54.5%(36/66),是蝕常见的淋巴瘤类型。淋巴结19例(颈部9例、腹股沟3例、腋窝2例、腹股沟2例、腹膜后3例),占52.8%(19/36),结外17例,占47.2%(17/36)其中11例发生于胃肠道,而且以胃DLBCL多见,占结外淋巴瘤52.9%(9/17),扁桃体及咽部4例,骨2例。发病部位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表现为颈部包块15例,腹病、恶心、呕叶、食欲减退等胃炎样症状10例,肠梗阻1例,发热、乏力、消瘦6例。结内DLBCL19例小,淋巴结

6、正常结构消失,瘤细胞弥漫分布,以中心母细胞及免疫母细胞为主,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大、空泡状、核膜厚、核仁清楚1-3个,除一例破坏淋巴结浸润周围软组织伴弥漫性纤维化外,多数间质薄壁血管增生,无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结外以胃DLBCL多见,占结外淋巴瘤52.9%(9/17),病变以胃窦为主,呈结节息肉状2例、弥漫浸润型4例、溃疡型3例,胃DLBCL以弥漫浸润性生长为主,破坏黏膜及腺体,替代固冇间质,晚期浸润肌层及胃壁全层形成包块或溃疡。瘤细胞体积人、核大、核仁清楚、核分裂像易见,细胞凋广多见,细胞粘附力差,排列松散,瘤细胞不表达CEA及CK而表达CD45

7、,不同于未分化病。免疫组化结果:36例金部表达B细胞标记,CD20呈细胞质、细胞膜弥漫阳性,83.3%(30/36)病例Ki67>40%,36.1%(13/36)表达MUM1,69.4%(25/36)表达bcl-2,38.8%(14/36)表达bcl-6,13.8%(5/36)病例表达CD10,少数病例表达CD5(1例),CD30(2例),瘤细胞不表达CK、CEA、CD3、ALKo依据Hans分型方法GCB型13例(36.1%),non-GCB型23例(63.9%),与文献报道一•致。临床采用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及R-C1

8、10P(美罗华加CHOP)化疗方案治疗,随访2-34月,17例建在,病情稳定,9例死亡,10例失去联系。3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