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迁村并居”研究现状概述

我国“迁村并居”研究现状概述

ID:46453585

大小:7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3

我国“迁村并居”研究现状概述_第1页
我国“迁村并居”研究现状概述_第2页
我国“迁村并居”研究现状概述_第3页
我国“迁村并居”研究现状概述_第4页
我国“迁村并居”研究现状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迁村并居”研究现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迁村并居"研究现状概述■社会科学论文我国〃迁村并居〃研究现状概述贾舞阳李敏丽陈森蔚张春兰摘要:迁村并居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效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围绕迁村并居的功能、动力机制及存在的矛盾和推进策略等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但农民搬迁安置、多方互动、新社区可持续发展、政府对迁村并居工作的社会评价硏究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究。关键词:迁村并居;土地利用;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村庄合并,又称〃迁村并居〃、〃合村并居〃,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的农村地

2、区。对邻近自然村进行整合的部分典型地区经验与成果表明,9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有规划地推进并村工作。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搞好村庄治理规划和试点,节约农村建设用地〃。在中央精神引领下,全国基层积极响应。目前我国村庄合并有只合并村级组织,农民居住地并不迁动;不仅合并行政组织,还将农民居住地集中化,即本文所述的〃迁村并居〃两种。从全国看,行政村数量最多时1990年为100多万个』匕后明显减少,2000年73万多个z2010年减

3、至59万多个。〃迁村并居〃有利于改革落后的农村结构和管理体制,节约土地,集中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镇化发展”这与当前国家正在推动的新农村建设相吻合。_、总体研究状况目前迁村并居硏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分析在1998年至2013年间,篇名、关键词、摘要含有〃村庄合并〃〃合村并居〃、〃迁村并居〃等词语的292篇文章发现,国内学术界对迁村并居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第_,迁村并居的制度安排。研究对象主要是迁村居民及政府有关部门。与土地规划密切相关学科的学者是主要研究者。硏究内容基

4、本是迁村并居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推进策略等,研究性质大多为工作性的规划、讨论和总结。第二,迁村并居理论硏究,主要从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角度,从迁村村民的现实状况,到迁村模式对村民的影响,及迁村过程中一些不稳定因素和事件,村民迁村后的主观适应心态都有所涉及,硏究方法侧重于观察法和文献法。第三,迁村并居的实证硏究,主要通过实地调查与资料整理,由个案分析推导出一般性结论并提出建议。研究除更加深入与具体外,最显著的特征是学者们跳出了研究中囿于迁村居民个人微观层面的局限逐步上升到关于社会发展等宏

5、观层面的探讨上,对村民对新社区的认同、社会整合、政府职能转变,可持续性发展等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均有所涉及。研究方法也日臻完善,有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数据统计分析等多种。二、硏究的主要内容迁村并居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分析、动力机制、推进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1•迁村并居的功能分析部分学者认为,〃迁村并居“的做法符合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要求,有诸多好处。比如,邱世峰认为”对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集约配套、农民生活质量提高有益。李昌平等提出,〃土地增减挂钩〃

6、政策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农村发展政策,农民应抓住机遇,积极实行迁村并居。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多数地区推广迁村并居仍弊大于利。刘传江指出若缺乏长远、科学、前瞻的规划,农村城镇化必将被〃锁定〃在城镇化的逆向路径上。孙宇杰认为”当前条件下实行农村集中居住,可能会造成农民生活费用增加、生活不习惯,并因庭院经济中断造成收入降低等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迁村并居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目前许多地区推崇的迁村并居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驰,强制推行将后患无穷。2.迁村并居的动力机制迁村并居推行

7、动力源于多方面。郭俊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总结后认为,当前农村地区存在行政村数量过多、管理幅度大、规模偏小、居住较散、经济与基础设施落后等制约因素,但也构成促使迁村并居的动力。左燕钢将动因总结为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等五个方面。刘传江从较客观角度把村庄合并重组分为自下而上的自发模式和自上而下的计划模式。前者是非农业扩大再生产规模的客观需要;后者由大范围城乡及村镇建设、国土资源开发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政府行为推动。许多学者还根据当前部分地区实践出现异化现象,分析了导致非正常迁村并居的

8、动力机制,如刘元胜等从用地指标的约束、土地财政的推动、城市化的热衷等共同作用,解释了部分地方政府尽管备受争议和指责,仍乐此不疲的推行迁村并居的原因。3•迁村并居的推进模式在对迁村并居推进模式硏究中,王颖等提出两类迁村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和村委会动员渐进引导模式。石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探讨,将整理模式概括为空间技术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和筹资模式。洪增林等指出根据土地所有制存在形式,城镇建设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