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立法方向探析

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立法方向探析

ID:46454479

大小:7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3

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立法方向探析_第1页
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立法方向探析_第2页
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立法方向探析_第3页
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立法方向探析_第4页
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立法方向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立法方向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立法方向探析摘要:在当前我国网络信息保护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网络用户的隐私权

2、何临着被侵犯的危机,如何通过立法实现对网络隐私侵权的救济值得深思。本文在厘清网络隐私侵权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法律保护现状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我国对于网络隐私侵权的立法方向,即应该采取立法适度规制网络隐私侵权行为。关键词:网络隐私;侵权;保护模式;立法近期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的“棱镜”事件,使网上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与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谁侵犯了网民的网络隐私,又冇谁来监管网络隐私侵权行为

3、,种种关于网络隐私侵权的疑问迫切需要答案。答案就是必须使网络隐私的保护有法可依,而且所依之法较为明确。一、概念厘清:网络隐私侵权概述(一)网络隐私侵权的概念隐私权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法学学者华伦和布兰德斯于1890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提出的,后来经过法学家的提炼,发展成了公民人格权的一项重要权利。而网络隐私侵权目前在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有观点认为网络隐私侵权是指网上个人的生活安宁和私人隐私信息遭到了侵害。也有观点认为网络隐私侵权即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未经当事人同意而在互联网上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用

4、、披露他人隐私或者非法侵入他人私人领域,干扰他人网络活动而构成侵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笔者认为,以上观点不够全面。网络隐私侵权是指在网络空间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网络隐私侵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侵犯他人传统隐私的行为;另一方面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侵犯他人网络隐私(个人网络数据、个人网络行为、个人网络领域)的行为。(二)网络隐私侵权的特征与传统隐私权相比,网络隐私权具有两个比较鲜明的特征:1、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客体范围更加广泛。在网络环境下,许多传统社会中不认为是隐私权的内容变成了隐私保护的

5、对象。正是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某些个人信息就具备了新特征。例如个人的性别信息,一般不属于传统隐私权保护的范围,但在网络环境中,尤其在“人肉搜索”中就会成为被侵犯的客体。此外,一些新兴的网络个人数据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隐私,包括邮箱地址、域名、用户名、通行码、国际网络通讯协议地址等等。2、网络隐私权内容的经济价值更加提升。现代社会屮,信息容易成为商品,对个人隐私材料的搜集变成了一种有利可图的事情。在网络环境下,隐私的经济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特别是网络用户的个人网络数据成为很多网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网络用户的

6、个人网络行为成为很多网络服务商关注的对象,他们刻意关注网络用户的网上消费习惯,借此推敲网民的个人喜好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向其推销相关产品和服务(如向网络用户的邮箱里发送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从而帮助他们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二、立法缺失:我国网络隐私侵权的法律保护现状网络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但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该权利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网络侵权现象层出不穷,这对于网络健康发展和公民权益维护,都是十分不利的。(-)从法条上看,对网络隐私权的规定过于分散目前,对于网络隐私侵权,相关可适用的立法成果,包括《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泄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等。但从上述立法成果看,并没有专门针对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与其有关的规定只是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中,有不少规定还只限于行政法规、规章,不仅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而且法律位阶较低,同时还有网上个人数据信息隐私权等立法

8、规左的“空白地带”存在。(二)从内容上看,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属于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在立法上没有明确的概念,通常作为名誉权的内容被间接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0条第1款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o1993年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指出:“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

9、致人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在当前《民法通则》没有对隐私权正名的情况下,上述规定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只能起到一种辅助作用。由于作为根本法的宪法没冇将隐私权作为单独的一项人格权利予以确认,未确定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作为下位法的《侵权责任法》对隐私权的具体保护措施又语焉不详,实践中,当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