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播工具的社会本质研究

新时代传播工具的社会本质研究

ID:46456149

大小:6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4

新时代传播工具的社会本质研究_第1页
新时代传播工具的社会本质研究_第2页
新时代传播工具的社会本质研究_第3页
新时代传播工具的社会本质研究_第4页
新时代传播工具的社会本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代传播工具的社会本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时代传播工具的社会本质研究摘要微傅除了媒体属性,还冇其人身性和社交性的社会属性。微博的社会学木质是对社会关系的重组,将过去的“金字塔”式社会关系改变为“蜂巢”式的口组织形态。微博形成的新型社会关系,蕴藏着巨大的动员和行动能力,既激发了民间活力,也形成了新的社会风险,对社会管理构成了新的考验。关键词微博;社交媒体;社会关系;自组织;社会管理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3-0026-02从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至今,短短3年内,微博呈现爆炸式发展。根据两大微博运营

2、商发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突破5亿,腾讯微博注册用户数达到5.4亿。即便排除掉数据水分,实际活跃用户也是极其庞大的一个群体。“围观改变中国”,微博已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形态,传媒界已经对微博的媒体属性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微博以Web2・0技术为支撑,将人们带入“自媒体时代”。在这种“全民传播”的时代,人们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也主动发出信息,传播主体从专业媒体变成普罗大众,成为对“主流声音”的一种补充和颠覆。这一巨变是对中国的传播生态改变的一

3、种呼应,也为中国的传播进程带來了革命性的改变。对微博的媒体属性研究的热情,与对微闿的社会属性研究的薄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研究界似乎忽略了一点:作为“社交媒体”的微博,除了具冇媒体的属性,更因其“社交”的特点而具冇了社会属性。微博的社会木质是什么?基于这一木质,微博会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深入剖析这一议题,将把我们带入到波澜壮阔的转型时期中国的视域之中。1社会视角:微博的人身性和社交性,融聚了个人和群体的思想和行动《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社会学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科学研究或对人群的研究。过往的社会学研

4、究,注重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个体和人群,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不仅体现为现实世界中活动地域的扩大,也体现为在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里,人们的住活空间和自由度都得以放大。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突飞猛进,这一趋势愈发明显。首先,微博具有人身性。排除公司微博的特殊存在,微博普遍具有人身屈性。一方面,微M在个体的线下生活之外,开辟了个体线上生活的新空间,也随之粘附了个体的身份。通常情况下,每一个微博的背后,都対应着一个固左的使用者,也就是常说的“博主”,微博变成了“博主”的一种虚拟身份。微博平台

5、还特别开发了“身份认证”功能,通过“加V”的做法,将“博主”在线下生活中的身份,与其在微博上的身份直接关联起来。“大V”们在微博上的活动,与其真实身份密切相关,人们在选择关注谁、相信谁的微博内容、并进而决定是否做出“转发”、“评论”等行为的时候,与其对主”身份的信任度有很大的关联性。较为明显的一个现象是,“大V”们的发言,通常都能获得更大量的“转发”、“评论”,而匿名用户相对就少很多。另一方面,微博还粘附了与人身相关的权益,如名誉权、隐私权等。与此相关的现象是,由微博引发的相关诉讼日益增多,如在广受关注的药家鑫

6、案中,山于被害人的代理人张显通过微博发布大量言论,药家鑫父亲对张显提出名誉权诉讼;大s和汪小菲的婚礼上,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将他们的照片发布到微博上,遭到这対新人发出律师函,指其侵犯隐私权和肖像权,等等。微博的人身性,不仅表现为微博体现个体的思想,还常常与个体的行动密切相关。微博首先是个“言论场”,人们通过发表微博的方式,陈述所见所见、发表所思所想。微博也是一个行动的场所,不仅发表微博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微博也常常成为人们“秀”自己行为的一个平台,例如人们常常在微傅上陈述自己刚刚做了什么或正在做什么;也成为诱发人们进

7、行线下行为的一种平台,典型的如“约架”行为。其次,微博还具有社交性。微博不仅粘附了个体的人身属性,更将分散的个体粘合起来,成为一个社交平台。人们在微博上可以轻易地进行交流和交际,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交成本,减轻了线下世界中社交的难度。通过“关注”功能,人们可以随时关注到原本遥远的名人;通过功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言论传递给想传递的人;通过转发和评论功能,可以随时进行互动。过往的时代中遥不可及的,在微博上都变得具有无限的贴近和可能。微博的社交性,不仅表现为微博常常形成群体的思想,还常常诱发群体的行动。单个个体的思想,经

8、过微博的爆炸式传播,常常能够迅速成为群体的共同心理,如“郭美美事件”通过微博的传播,使得社会普遍形成不信任红会的心理。不仅如此,微博的社交性还常常诱发出群体的行动,如“郭美美事件”导致人们对红会捐款急剧下降;又如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通过微博的传播,民间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动员,各路支援力量和救援物资纷纷涌向灾区。2组织视角:从“金字塔”到“蜂巢”,是対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颠覆和重组微博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