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足阳明胃经

针灸 足阳明胃经

ID:46456642

大小:17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4

针灸 足阳明胃经_第1页
针灸 足阳明胃经_第2页
针灸 足阳明胃经_第3页
针灸 足阳明胃经_第4页
针灸 足阳明胃经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 足阳明胃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左右各45穴,起于承泣,止于厉兑。12穴分布于头面颈部,18穴在胸腹部,15穴在下肢的前外侧面和足部。本经腧穴主要用于治疗胃肠病变和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病证。如:头面、目、鼻、口、齿痛及本经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还可主治神志病。承泣穴名释义:承,指承受。泣,指眼泪。穴在瞳孔直下,泣时泪下,穴处承受。定位:面部,目正视时,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功能:清热消肿,散风明目。刺灸法:嘱患者闭眼,用左手拇指轻轻向上推眼球,沿着眼眶下缘缓慢直刺0.3-0.5寸,不宜提插捻转,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现血肿。或沿皮横刺透向内眦角处。不宜灸。2.

2、地仓穴名释义:地,指地格。仓,指藏谷处。古人面分三庭,鼻以上为上庭,鼻为中庭,鼻以下为下庭,合为天人地三格。穴在鼻下口角旁(即地格处),口以入谷,故谓仓。又脾主口,脾气通于口,脾胃属土,为仓廪之官,故名。定位:面部,目正视时,瞳孔直下口角外侧处。功能:舒筋活络,散风止痛。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3.颊车穴名释义:下颌骨古称“颊车”骨,穴在其处,故名。定位: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功能:散风清热,开关通络。刺灸法:直刺或平刺0.5-1.2寸,可灸。4.下关穴名释义:关,指机关,关节。穴在下颌关节前“牙关”处

3、,故名下关。定位: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功能:聪耳通络,消肿止痛。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腧穴共性个性地仓口疾(齿痛、牙关紧闭,口角瞤动,口角斜)下颌关节痛,耳疾颊车面颊肿痛下关唇缓不收、流涎5.天枢穴名释义:枢,指枢纽。脐上应天,脐下应地。穴当脐旁,为上下腹之分界,天地之间,通于中焦,可斡旋上下,升清降浊,故名天枢。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功能:疏理中焦,升清降浊,调经止痛。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6.归来穴名释义:归,还。来,还。二字均含有恢复与还原之意。穴主男子卵缩,女子子宫脱出,刺本穴可使复原而

4、愈。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带。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8-1.5寸,可灸。7.梁丘穴名释义:穴前骨巨如梁,穴后肉隆如丘,故名梁丘。定位:大腿前面,屈膝,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功能:和胃消肿,宁神定痛。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8.足三里穴名释义:三里即3寸。穴在膝下3寸,为足阳明脉气所发,故名足三里,与手阳明经之手三里相对。定位: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中指)。功能:和胃降逆,健脾化痰,补益正气。刺灸法:直刺0.6-1.3寸,可灸。9.丰隆穴名释义:丰,

5、丰满。隆,指隆起。穴在伸趾长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该处肌肉丰满而隆起,故名。定位: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嵴约两横指处。功能:化痰定喘,宁心安神。《医学纲目》:“一切痰饮取丰隆。”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