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

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

ID:46457805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4

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_第1页
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_第2页
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_第3页
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_第4页
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文章來源:教科室区别于“书斋式”研究,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研究是一种现场感极强的教学研究,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教师打算“追踪”或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时,教师首先总是想方设法地“设计”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尝试性地将这个方案付诸“行动”;行动之后回头再“反思”原先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是否能真止解决问题。实际上,真正的教学难题不可能一次性地被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再次“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次付诸“行动”,行

2、动之后再次“反思”原先的方案是否需要重新调整或修改。这就构成了校木教学硏究的基木过程。校木教学研究就是在“教学问题一一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行动一一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一、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校本教学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FI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白己的

3、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意味着校本教学研究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或“经验性问题解决”。教师虽然在□常教学屮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解决问题”,但如果教师只是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那么,这种问题解决只属于“日常性教学”活动,算不上研究。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能使日常教学屮的“问题意识”与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课题意识”区分开来。不过,这

4、不是说“问题意识”就不重要。在教学研究中,常见的障碍既可能是“课题意识太弱”,也可能是“课题意识太强”。“课题意识太弱”的教师容易满足于以日常经验解决那些琐碎的日常问题,“自下而不上”,不善于在解决日常教学问题的过程屮捕捉一些关键的,值得设计、追究的“研究课题”。由于缺乏必要的追究与设计,那些日常的教学问题虽然不断被解决,但教师却很难从整体上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此相反,“课题意识太强”的教师容易热衷于“热点问题”、“宏大问题”,“自上而不下”,对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视而不见,或“以善小而不为”。满足于“大问题”、“大课题”的后果是忽视、轻视了教

5、室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真问题和产生的真困惑。二、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在确认了FI常的教学“问题”只有经过“设计”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这个观点之后,接下来需要澄清的是“设计”究竟意味着什么。教师口常的“教学设计”(即备课)所形成的方案即教师的“教案”。校本教学研究意义上的“设计”虽不完全等同于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但它实际上离不开教师日常的、具体的、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在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过,

6、“设计”与其说是个体化的“备课”、“写教案”,毋宁说是具有合作意义的(不是形式化的)“集体备课”和“说课”o“集体备课”和“说课”实际上是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当教师在集体备课、说课中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时,这种“备课”活动或“教学设计”活动就具有“校本教学研究”的意味。就此而言,校本教学研究就是以“研究”的意识来强化“教学设计”活动。但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设计”又不只限于“备课”或“集体备课”。或者说,当教师期望借鉴“他人的经验”、“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以便解决某个教学难题时,教师还可以从

7、另外的地方获得“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比如与专家对话,以及阅读相关的教学论著。也就是说,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教学,而“想方设法”又意味着教师既反思“自己的经验”,又琢磨“他人的经验”。当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做比较时,自己“想方设法”的教学便有了着落、有了灵感。三、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行动”是指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如果校本教学研究所“设计”的方案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那么,接下来的“行动”既包括教师的“上课”,也包括相关的合作者的“听课”(即一般所谓的“集体听课”,此时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