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物理论文

张超物理论文

ID:46458005

大小:7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4

张超物理论文_第1页
张超物理论文_第2页
张超物理论文_第3页
张超物理论文_第4页
张超物理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超物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作者姓名:张超辅导教师:索艳红单位:沁阳市第七中学联系电话:13569107220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摘要】:物理创新思维是在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时自觉的、能动的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思维的结果应表现出新颖性、独创性和价值性。创新思维意识产生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一蹴而就的,这必须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就耍全盘地考虑,不能仅在课堂中或者在个別课例中渗透几次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有关的活

2、动就行,而是要在整个物理课程教育教学过程。【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物理教学思维习惯思维意识发散思维新课程标准【正文】: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学生改组自己所学知识,产生新颖成果的思维。创新思维表现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综合抽象的能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它能充分发挥人们从纷乱的事物屮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潜能。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活动,并以相应的创

3、新思维熏陶、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一、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原则1.主动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使学牛处于主动、活泼的状态,从而引起学习的要求,激发学习的动机。在“光的直线传播”中,其直线传播特性难于直观发现,可引导学生由看电影的情景想到在水中加红墨水或牛奶,用激光器照射来观察。2•首创性原则创新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要培养学牛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激励学牛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3.求异性原则创新思维不仅

4、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例如,在讲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时,可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当平行光在水中通过一气泡时的现象。4.多样性原则例如,在改变灯泡的亮度时,用调节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使小灯泡亮度变化;划一根火柴加热笔芯,随着笔芯温度的升高,小灯泡逐渐变亮;将小灯泡与小电动机串联接着电源上,用手指捏住电动机转轴,随着转速降低逐渐变亮。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

5、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思维,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注重创设思维发展的有利条件。引入新课时,尽可能设计一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前沿科学情景,吸引同学们的视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其次,要注重创设思维发展的有利氛围。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消除抑制创新思维的因素,使学生不把自己摆在被支配的地位,而是以共同讨论的姿态进行学习,积极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

6、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始终处在和谐、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把学生带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二)重视创新思维的训练当前,培养创新思维,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创新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而创新思维的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呢?笫一,培养观察能力。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学活物理知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吋还要求学牛观察F

7、I常牛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第二,培养注意能力。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指导学生培养并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较长的兴奋状态,同时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第三,培养记忆能力。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在记忆方法的指导方面下了功夫。第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因此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而且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

8、的U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第五,培养积累资料能力。首先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材料、信息都注意积累,最终“厚积而薄发”;其次,指导学生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第六,培养发问能力。创新教育的倡导者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