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ID:46459506

大小:2.90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11-24

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_第1页
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_第2页
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_第3页
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_第4页
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顾与思考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华南理工大学殷瑞祥内容提纲电工学课程的定位电工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回顾重新审视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之路电工学课程发展展望内容提纲电工学课程的定位电工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回顾重新审视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之路电工学课程发展展望电工学课程的定位——传统定义《电工学》是大学理工科非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不仅使学生获得完整和扎实的电工和电子方面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

2、识和基本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我国大学课程与国外课程的差别我国大学教育还没有完全实行学分制,大多实行学年学分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课程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紧密结合。培养方案制定严格,要求课程设置前后修衔接通畅。大学的课程完全服务于培养方案。欧美大学教育多实行学分制培养方案并不等同于教学计划。对于大学课程先后修关系要求不严格。各课程体系相对完善,衔接是否通畅并不很重要。我国大学教育以培养方案为中心(偏于刚性)欧美大学教育以课程为中心(偏于柔性)大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我国大学实行学年学分制(不足之处)学生

3、修课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学习自主意识淡薄,主动性差。大学课程修读目的不明确。对于学习内容,存在等靠要的现象。欧美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修课较少限制,由学生自己决定。大学课程修读目的明确。学习主动性强,学生必须主动填平补齐知识盲点。我国大学课程必须照顾学生欧美大学学生必须跟上课程进度电工学课程的定位电工学课程在非电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充当的角色?涵盖所有涉及电子电气的相关学科内容?基本立足点是什么?培养方案是否要修正?电工学课程的合理定位基础性定位:建立电子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不应演变成大学科导论实践性定位:培养电子电气工程基本技能不应演变成某些产品的应用培训内容提纲电工学课程

4、的定位电工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回顾重新审视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之路电工学课程发展展望电工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电工学课程基本套用原苏联的教材引进、翻译为主,主要代表有1、基泰耶夫和格列夫切夫编写的“普通电工学”2、罗蒙诺索夫编写的“电工学基础”内容编排直流电路、电场、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电工测量及仪表、变压器、感应电动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电子仪器、电热、电气照明、电力网、发电与变电。电工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在借鉴原苏联教材基础上,自编电工学教材内容结构基本上沿用苏联教材体系以直流和交流电路、电机

5、、电气控制为主,电子技术成分比较少。这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吻合。主要代表哈尔滨工大秦曾煌《电工学》多学时大连工学院蒋德川《电工学》中学时天津大学姚海彬《电工学》少学时电工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工学课程呈现多种发展模式,百花齐放各校在回复招生的带动下,纷纷组织教师自编教材课程内容、学时分配等呈现较大差异。为了保障教学水平,高教部(国家教委)组织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各个部委也相继出了各自的全国统编教材1987年国家教委制定《电工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电工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知识的涌现,电子技术的内容及其在电工学中所

6、占的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工学》名称的本身已经不能较好地表达其中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为了适应科学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和相应学科专业调整、变化对于电工、电子技术的需要,教育部《电工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原来得一门《电工学》课程划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门独立的课程。电工学课程老师的授课工作表述得到改善电工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回顾1995年修订的电工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电工学课程分为三种类型电工技术(电工学I)(55-70学时)电子技术(电工学II)(55-70学时)电路和电子技术(100-110学时)仍然不够,不能覆盖各种专业的需求各个学校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发

7、展局面自编教材众多电工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电工学课程发展更加广泛已经普遍认同的有下面几点电工学实际上是面向非电类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应该构建多种模式的电工学课程电工学系列课程中电子技术的比例应得到加强新技术(如PLC)应适时补充进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新方法(如EDA)应纳入电工学课程内容提纲电工学课程的定位电工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回顾重新审视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之路电工学课程发展展望重新审视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