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ID:46468429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4

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_第1页
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_第2页
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_第3页
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泮托拉口坐联合吗丁卩林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摘要: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运动障碍。其典型症状有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疼痛及咽部异物感。目前临床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我院泮托拉卩坐联合吗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关键词:泮托拉畔吗丁啦慢性胃炎【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71-8801(2014)04-0109-01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运动障碍。其典型症状冇反酸、胃灼热、

2、胸骨后疼痛及咽部异物感。目前临床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PPT)联合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我院泮托拉卩坐联合吗【林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并均经电子胃镜检测证实为食管炎患者61例。按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5〜64岁,平均(38±5)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4~65岁,平均(39土5)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症状方面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3、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1个月内未服用抑酸剂及其他胃肠道功能药物。无药物过敏史及胃肠、胆道手术史并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1.2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呼钠肠溶片(辽宁诺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9067),20mg/次,2次/d,吗丁【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111091003),10mg/次,3次/d(饭前口服);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6021340),150mg/次,2次/d。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查电子胃镜,了

4、解食管黏膜炎症破损修复情况。1.3疗效判定:疗效评定标准[2]:①显效:症状完全缓解,胃镜检查由原来的I级、II级转为0级,或由原来的III级转为I级以下的;②有效: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由原来的II级转为I级,或由原来的III级转为II级;③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结果和原来等级保持不变。总有效率二显效率+有效率。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二3.975,7,P<

5、0.05)。见表lo3讨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带來的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近年来,临床对反流性食管炎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认为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耍是通过抑酸药和促进胃排空药物[4]。泮托拉呼钠是笫三代的质子泵抑制剂[5]。其抑酸的机制是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胃黏膜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II+-K+-三磷酸腺莒(ATP)酶的活性,从而阻断胃酸分泌。吗丁咻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强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阻止胃-食管反流[6]。本组研究证实,泮托拉哇具有良好的抑制

6、胃酸分泌的作用,并在吗丁咻的配合下,加快食物排空,有效缓解胃酸反流对食管的损伤,使食管黏膜得以愈合。采用泮托拉吨钠肠溶片联合吗丁I林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费用低廉。参考文献[1]黄霞•埃索美拉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淮海医药,2009,27(2):157-158[2]彭志华•兰索拉畔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76-577[3]张丽仙•泮托拉卩坐钠肠溶胶囊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12,19(2):167-168[4]

7、张琳,郑晓玲•泮托拉啤、莫沙必利、磷酸铝凝胶合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7(9):72-73[5]朱国兵,周贤刚,钟渠•泮托拉卩坐纳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基层医药论坛.2010,14(11±旬刊):967-968[6]王丹•奥米拉哩、吗丁【林联合胃达喜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09,6(28):70-7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