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诚: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实践探析

杨诚: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实践探析

ID:46476024

大小:7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4

杨诚: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实践探析_第1页
杨诚: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实践探析_第2页
杨诚: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实践探析_第3页
杨诚: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实践探析_第4页
杨诚: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实践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诚: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实践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诚: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实践探析》作者:杨诚日期:2014-07-25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是指对受到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在未能获得犯罪分子的赔偿或其他方面的补偿时,山国家或地方政府给予必要和适当经济补助,帮助其解决暂时牛活、医疗困难的一种救助措施。刑事被害人救助起源于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o1963年10月25日新西兰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被害补偿法》。随示,英国、美国、徳国、法国、口本、韩国等国相继立法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国际社会对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也给予了高度关注,1985年11月29日,联合国决议通过了《为

2、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棊木原则宣言》,首次以联合国宣言的形式规定了保护刑事被害人权益的基本原则。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立了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2009年3月9日,中映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髙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在刑事政策层面正式确立,并在全国部署开展该项工作。2013年11月12FI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血深化改革若T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六项改革措就,其

3、中一项就是“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纵观我国当前的司法救助制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亟待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一、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建立的功能价值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属于社会各类矛盾凸显、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时期,暴力犯罪案件以及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数量庞大,而国家财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确属当务Z急,它是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一•种补充,更是一种抚慰性、救济性的以体现国家善举的经济资助。(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总接体现。坚持以人为木的科学发展观,要切实维护和发展好人权

4、,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科学发展观这一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各项工作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为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开关”。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木”先进理念为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全面公平地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其基木的生活条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棊本内涵体现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止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5、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口J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具本质要求是执政为民,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在司法实践屮,由于存在一些应当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而通过法律程序却无能为力的所谓“法理Z外,情理Z中”的问题,造成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一方面有违公平正义原则,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另一方面也给社会稳定造成了隐患。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建立,正是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耍求,缓和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Z间的矛盾,修复社会关系,是刑事领域内协调平衡各种群体利益冲突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在全社会进i步实现公平正义的现实需要。(三)是切实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客观需要。司法的根木宗旨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因为“没有救济的权利就不是权利”。保障人权原则是国家机关普遍适用的一项宪法原则。被害人人权保障水平,既能反映一国司法的公平公正程度,也能反映该国的社会文明程度。现行法律法规设置了一系列针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保护措施,这些具体措施也得到了切实的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是这方面制度的典型例证,它迫使国家侦查机关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从制度上有效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而我国的立法、司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未充分关注刑事被害人的救助问题,

7、忽视了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被犯罪分了肆意侵害,遭受了物质和身体上的严重损失而在实际上处于一种更为弱势的地位,但其人权的立法规定和实际落实并没有达到与被告人对等的程度。近年來,一些重大恶性案件的被害人未能获得补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难以执行,刑事被害人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后,假如其权利得不到有效救济,其心理极度不平衡,他们将极度痛恨犯罪人,为求得心理平衡,他们会对国家和社会发泄不满情绪,容易导致报复行为,最终导致被害人对司法失去信任,甚至产生新的矛盾,引发新的犯罪,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四)是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8、的有效举措。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转变司法观念,真正树立“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