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沉井模板计算书

钢沉井模板计算书

ID:46504682

大小:135.7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4

钢沉井模板计算书_第1页
钢沉井模板计算书_第2页
钢沉井模板计算书_第3页
钢沉井模板计算书_第4页
钢沉井模板计算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沉井模板计算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1.概述12.设计依据13.荷载计算13.1.水平荷载统计:23.2.水平侧压力的荷载组合34.模板的计算34.1.模板面板强度的计算34.2.小肋强度的计算44.3.背带强度的计算54.4.拉杆强度的计算65.结论6沉井模板计算书1.概述31#、30#墩沉井采用整体钢模板,模板高度最高为2m,水平尺寸以模板易于组合为原则分块。模板由面板δ=6mm钢板,竖肋[8型钢,布置间距0.3m,背带2[16型钢组成,布置间距0.75m,拉杆间距最大1.35m。模板结构图参见“30#、31#沉井模板结构图”。图1沉井模

2、板大样图2.设计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3)《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0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6)《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江正荣著)1.荷载计算1.1.水平荷载统计:根据路桥混凝土的施工条件计算混凝土侧压力如下:㈠.新混凝土对模板的水平侧压力标准值按照《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

3、[2010]241号)条文说明9.2.2,可按下列方法:①采用内部振捣器,当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6m/h以下时,新浇筑的普通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式中Pmax------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Pa)。h------有效压头高度(m)。当v/t<0.035时,h=0.22+24.9v/t当v/t>0.035时,h=1.53+3.8v/tv/t=1/5=0.2>0.035,h=1.53+3.8*0.2=2.29m其中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现场提供的浇筑速度不大于1m/h;t

4、——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按照最不利条件,现场取5℃;γ------混凝土的容重(kN/m³),现场提供C40混凝土,取25kN/m³;K——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加外加剂时取1.0,掺缓凝剂时取1.2。Pmax=1.2*25kN/m³*2.29m=68.7kN/㎡。②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入模温度在10℃以上时,模板的侧压力可采用下式计算:混凝土对模板的水平侧压力取二者中的较大值,F=68.7kN/m2作为模板水平侧压力的标准值。㈡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活载荷标准值

5、取值4kN/m2(泵送混凝土)㈢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取值4kN/m2(作用范围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1.1.水平侧压力的荷载组合荷载分项系数:新浇混凝土时对模板侧面的压力r1=1.2;活荷载分项系数r2=1.41.总体水平侧压力的设计值为F设=68.7*1.2+4*1.4=88kN/m22.模板的受力分析及变形分析采用总体水平侧压力的设计值88kN/㎡。3.钢材取Q235钢,容许应力为215MPa,不考虑提高系数。2.模板的计算现选取6200*20

6、00的平模板,面板为6mm,边框为16mm钢带,小肋为[8#槽钢,间距300mm,背楞为[16#,模板连接螺栓为M16。2.1.模板面板强度的计算面板首先把砼侧压力传给小肋,间距300mm,选取10mm宽面板按3跨连续梁计算。现选取总体水平侧压力的设计值:F设=88kN/m2,则q=0.88kN/m图4-1面板受力简图面板最大组合应力σ=132MPa1.1.小肋强度的计算砼侧压力通过面板传给小肋,小肋间距300mm,则假定此范围内的侧压力均由该小肋承担,背带间距750mm,按两跨连续梁计算小肋。小肋均布荷载q=

7、88×0.3=26.4KN/m图4-2小肋受力简图小肋最大组合应力σ=70.8MPa小肋反力pmax=24.6KN1.1.背带强度的计算砼侧压力通过小肋传给背带,小肋间距300mm,按节点荷载传递给背带,背带拉杆最大间距1350mm,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背带。图4-3背带受力简图背带最大组合应力σ=64.2MPa1.1.拉杆强度的计算拉杆采用φ22圆钢,埋置式拉杆,HPB300抗拉强度设计值270N/mm2单根拉杆强度N=3.14×112×270=102584N=10.3t。拉杆最大受力区域1.35×0.75m2则

8、拉杆最大拉力P=1.35×0.75×8.8=8.91t。则拉杆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结论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模板主要构件受力及变形均能满足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