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运用系列指导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运用系列指导

ID:46522295

大小:5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4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运用系列指导_第1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运用系列指导_第2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运用系列指导_第3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运用系列指导_第4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运用系列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运用系列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作文素材运用系列指导万世之师表——孔子人物传真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加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一生屮有一犬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们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

2、;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了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徳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胡格相关。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儿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运用方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Z将至。”当时孔了已带领弟了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述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

3、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口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小,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厉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学而不丿犬,诲人不倦——孔了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I■専,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口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血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肓道而行,他曾说:

4、“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Z所以直道而行也。”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口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树立,忐向,坚定信仰——孔子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为了达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和“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孔子栖栖遑遑地奔波了14年,结果四处碰壁。有时狼狈得如丧家Z犬,但他不改初

5、衷。孔子“知其不可而为”正是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智慧点击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刖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不在其位,不谋英政。2.巧言令色,鲜矣仁。3.往者不可谏,來者犹可追。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2.君了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3.朝闻道,夕死可

6、矣。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口省也。(见贤思齐)1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佳作链接“生无所息”,是一种精神指向。冇了这个精神指向,就会冇自强不息的信念,就会有不断奋进的动力,就会有坚韧不拨的勇气。孔子应该是“生无所息”的楷模,他兴办私塾,广收门徒,提携后学,著书立说,周游天下,宣扬仁义,夙兴夜寐,马不停蹄,终成一代圣人,中国儒家思想的集人成者。如果他在学业上不“孜孜以求”,在行动上不“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就决不会取得震古烁今的成就。“生无所息”,是生命进取的法宝,是生命张扬的旗帜,是生命提升的引擎。——2006年高考浙江佳作《让生命与健康同行》

7、“严于律己”即对自己严格要求,日省吾身,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孔夫子曾教导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Z,其不善者而改Z”,说的就是此意。孔子将“恕”归结为儒家要义之一,劝说人们原谅他人的过错,包容他人的缺点。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今天抱怨这个人太小气,明天又说那个人冃中无人,以致于弄得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他不懂得宽恕别人,看人只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当然就无人可入其眼。试问天下乂有谁是十全十美的吗?经常义正词严地指责别人难道就能说明你身上缺点很少?恐怕事实恰好相反。——2007年高考天津佳作《冇句话常挂在嘴边》高考作文提示:“历史文

8、化名人”素材与运用—•座山,如果没有水,就如同人没有眼晴,那么一篇作文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气息,乂会怎样呢?从近儿年的高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