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第15课 (文科超仔细)

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第15课 (文科超仔细)

ID:46525006

大小:1.77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24

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第15课 (文科超仔细)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第15课 (文科超仔细)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第15课 (文科超仔细)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第15课 (文科超仔细)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第15课 (文科超仔细)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第15课 (文科超仔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他们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结果失败转向学习西方的思想一、新文化运动1、兴起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

2、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当时人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这是当时人创作的漫画《老猿百态图》,选自钱病鹤编《袁政府画史》。1912年扩大总统权力,操纵内阁更迭镇压革命力量1913年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解散国民党1914年,制定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1915年接受“二十一条”1915年组成筹安会,鼓吹帝制1915年11月选他为中华帝国皇帝准备1916年登基2、兴起标志:一、新文化运动1、兴起背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

3、《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人,由于创办《新青年》,1918年又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使他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3、指导思想:一、新文化运动1、兴起背景:2、兴起标志:民主和科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5、主要阵地:《新青年》6、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北大老校址红楼,今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当时北大的名声不好,由于开办时收的学生是“京官”,所以学生一向都被称为“老爷”。学生对教员的评价,不是看学

4、术水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教员在这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读讲义,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和范围告诉学生,以避免学生怀恨和顾全自己的体面。蔡元培到校后,针对以往的陋习加以改革。他在就任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蔡元培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实质:鼓励和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文化阵地。效果: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7、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

5、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摘自《狂人日记》新文学的典范8、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2)、进步性: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最主要贡献);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

6、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3)、局限性: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开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2、促进: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扩大:早期党组织有计划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4、建党:1921年中共诞生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瞿秋白本课小结初期后期提倡民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兴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以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课堂练习2.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的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3.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种潮流是指A、新文化运动B、社会主义革命C、实业救国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