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及其借鉴研究

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及其借鉴研究

ID:46529441

大小:667.3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4

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及其借鉴研究_第1页
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及其借鉴研究_第2页
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及其借鉴研究_第3页
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及其借鉴研究_第4页
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及其借鉴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及其借鉴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劳动关系lLABORRELATION刘鑫,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电子邮箱:抛u2009@126.徐伟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副主任、教授、西方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及其借鉴研究●刘鑫徐伟功内容摘要美国有着完备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基本法律及专门法律三个层次。通过颁布《康复法》及《美国残疾人法》,确立了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基本法律制度,并设有独立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作为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联邦执法机构,通过接受投诉、展开调查、进行调解、提起诉讼及执行等程序来保障其权力的行使,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

2、就业的基本权利。美国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基本法律制度及其执法程序保障对我国完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制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美国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借鉴当前,我国的各类残疾人总数已经突破了8500万人,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6.4%左右,按照中国残联发布的《2013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残疾人的失业率15.6%左右,是正常人失业率的2—3倍。尽管我国在不断完善残疾入就业的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但残疾人就业歧视已经成为了仅次于艾滋病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的第三大群体。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除了对残疾人劳动权保障的制度性欠缺外,更重要的是存在

3、着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之间的关联度不明显等实际障碍’,法律没有起到对残疾人就业的保障作用,具体体现在两点:第一,对残疾人劳动权的法律救助制度比较滞后。当前针对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社会救助法》、《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位阶较低,与其他的专门法律之前衔接不密,很多的实际问题难以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第二,法律责任不明确,法律的可操作性较差。比如《残疾人保障法》更多的是体现对残疾人的保障义务的相关规定,少有责任主体及法律责任追究的表述,以至在实践中出现了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执法部门及司法机关难以恰当适用法律责任,导致残疾人的劳动权难以救助。因此,对我国

4、而言,解决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根本之道是加强立法,保障法制的统一,使得对残疾人劳动权的保障及救助做至Ⅱ有法可依、制度操作持久而稳定。美国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制度是在反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保障残疾人平等的就业权利,联邦政府制定了以宪法为基础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体系,并设立了独立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救济机关及相关的救济程序,使得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发了机制日臻完善。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以期提高我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立法与实践水平,健全和完善我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制度。一、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律发展及其体系(一)历史发展反就业歧视

5、首先是从反种族歧视、反性别歧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再发展到反宗教歧视、反年龄歧视、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等专门领域,虽然在今天的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已经深入人心,但直到民权运动之前,要政府去命令雇主平等地雇用残疾人就业显然是奇怪甚至很难的决定。民权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促使美国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和逐渐完善,1964年《民权法案》(CivilRightsActofl964)、1967年《反就业年龄歧视法》(AgeDiscriminationinEmploymentActof1967)、1973年《康复法》(RehabiIitationActofl973)、1990

6、年《美国残疾人法》(AmericansWithDisabilitiesActof1990)等涉及了种族、性别、宗教、来源国、年龄以及残疾歧视等各个领域。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立法是在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逐渐产生并日臻成熟的。雇佣关系在美国早期的普通法中被视为一种任意关系,即除非雇主和雇员之间有限制雇佣条件的约定,否则任何一方都可以以任何理由甚至不需任何理由就可以随时的解除雇佣关系。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是最早关于维护雇员权利、反对就业歧视的条款,一直以来也是民众反歧视的重要武器,但是其保护范围有限,仅限于政府职员行为侵犯宪法权利的问题,而不能有效保护雇员免

7、受私人雇主的不法侵害,这种不利局面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发生了重大转变。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伴随而来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工潮,罗斯福政府上台之后,意识到反就业歧视的必要性,为了缓和劳资双方关系,恢复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美国国会针对劳资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1935年通过了《全国劳动关系法》(NationalLaborRelationsActof1935),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因为雇员的残疾原因就作出拒绝雇用的决定。并于1941年成立了公平雇佣行为委员会(FairEmploymentCommission),用来接受投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