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

ID:46533843

大小:1.42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5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_第1页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_第2页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_第3页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_第4页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9卷第1期中国地质Vo1.39.NO.12012年2月GE0LoGYINCHINAFeb.,2012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桑琴1未勇1程超1黄静1吕宗刚2吴昌龙2彭祚远2吴东昊3(1.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四川泸州646001;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夯公司,天津300452)提要:在总结和分析451口井地层水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蜀南地区茅口组地层水矿化度和水型特征进行研究,结合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系

2、统总结了古岩溶的垂向分带模式,阐述了各岩溶带在剖面上的发育特征,并对不同化学性质的地层水的储存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矿化度普遍较低,变化范围大,矿化度分布特征与地层水势能有关caCl,型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具正向浓缩、深变质、渗流缓慢等特征,NaHCO型、Na2SO型、MgC1:型水矿化度较低.其出现与岩溶作用有关.所在地区的地层水性质不活跃。古岩溶带在垂向上可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径流岩溶带和深部潜流岩溶带,不同岩溶带特征各异。CaCh型水的形成与大气淡水淋滤、地层压实释水和埋藏

3、变质作用有关.以深层滞留水方式赋存于地层孔隙中,低矿化度水则以封存水方式储存于岩溶封闭体中。关键词:蜀南:茅口组:古岩溶;垂向分带;地层水化学特征;储存方式中图分类号:TEl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2)01-0228-08蜀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北起资中一大足,中它和油气之间存在经常性的物质成分的交换,它南抵叙永一珙县.西至仁寿一井研.东达中梁山一同的化学特征是水文地质、物理化学平衡、流体~岩石福场.勘探开发面积约5.03x104km2,区域构造位置相互作用等的综合反映.而且这

4、些过程与油气成藏属于四川盆地川东南中隆低陡构造区和川中平缓构密切相关。在统计蜀南地区100余个构造1000多造区南翼该区茅口组地层为一套浅海碳酸盐岩开口井的地层水数据的基础上.优选茅口组451口井阔台地沉积.岩性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厚度为的水样数据。进而对地层水的的矿化度和水型(图200~400m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使茅口组地层1)进行分析。广泛抬升.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古风化壳岩溶。1.1矿化度本文从地层水测试数据及相关第一手资料人手.探该地区矿化度普遍较低.平均矿化度约45.84讨茅口组地层水化学性质和

5、分布特征、岩溶分带模g/L。矿化度变化范围较大,为0.2~281.67g/L。矿化式和不同类型地层水的储存方式.为深入研究该区度最高的沈24井为281.67g/L,矿化度最低的威南储层特征和气水分布提供依据。2井为0.2g/L。形成若干分布中心,东北部的永安场、丹凤场,西北部的威远、自流井,西部的孔滩,西1地层水化学性质与分布特征南部的赵场、南井.南部的长宁和高木顶,中部的圣地层水以不同形式与油气共存于地下孔隙空间灯山和古佛山.显示相对较高的矿化度,普遍大于收稿日期:2011-10—25:改回日期:2012—

6、01-09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ZD0414)资助。作者简介:桑琴,女,1976年生,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应用地球物理和储层地质方面的研究;E—mail:Sangq269@163.com。第39卷第1期桑琴等: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231发育规模相对较小.彼此连通性相对较强,局部发育较强.岩溶发育极不均一。小型岩溶管道系统水平潜流岩溶带的识别特征为:岩心上缝洞非表层岩溶带识别特征为:岩心上溶蚀缝洞较发常发育.规模相对垂直渗流带大.以大型水平或低角育.以小型溶蚀

7、孔、洞为主,溶洞中主要充填黑色及度溶缝、洞为主,可见少量的高角度缝,形状极不规灰色铝土质泥岩.可见角砾状灰岩:测井曲线上表现则.充填物由粗一巨晶方解石、泥晶一粉晶灰岩的角为:井径扩径、自然伽马值有明显反应、呈锯齿状、其砾和炭质泥等组成,与围岩呈清晰的岩溶接触。测井值高于致密灰岩.深浅侧向电阻率值明显降低.声波曲线表现为:井径扩径,自然伽马较高、呈锯齿状,双时差和中子孔隙度值明显升高等特征侧向电阻率值较低。三孔隙度反应为孔隙度较大。钻研究区内如威28井进入茅顶(1501m)2m即井上显示级别较高,常出现较为严重

8、的井漏、井喷等发生井漏.漏速3~3.5m3/h,至井深1528m漏失泥浆现象。67.9m3.放空O.20m。合20井进入茅顶(2873m)2.1.4深部潜流岩溶带2.15m井漏.至2876m用水泥6t堵漏成功.共漏深部潜流带位于水平径流岩溶带之下.其下界失泥浆56.9m3桐13井钻至茅顶(2396m)以上为古岩溶影响的最大深度。由于深度较大。岩溶水经0.9m井漏.至2402.5m共漏泥浆125.7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