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中生代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福建东山中生代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ID:46543831

大小:1.92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5

福建东山中生代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_第1页
福建东山中生代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_第2页
福建东山中生代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_第3页
福建东山中生代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_第4页
福建东山中生代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东山中生代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4期福建地质GeologyofFujian261福建东山中生代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①黄长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13)摘要通过福建东山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将变形花岗岩划分为3个阶段,晚侏罗世(147.8Ma、143.9Ma、144.9Ma)、早白垩世第一阶段(132.7Ma)和早白垩世第二阶段(131~115Ma);未变形的花岗岩划分为早白垩世第三阶段(104。1Ma)和晚白垩世。根据岩体侵入先后关系、变形强弱及运动学等特征,与长乐一南澳断裂带

2、构造运动对比研究,讨论了中生代构造持续左行作用下的构造一岩浆活动。关键词中生代变形花岗岩锫石定年构造一岩浆活动福建东山福建东山位于长乐一南澳构造带的南段,是中生代同构造花岗岩类密集分布区②③[1],也是研究变形变质及同构造岩浆活动的典型区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1引。由于岩石中普遍发育的矿物定向排列形成的面理和线理,曾被作为变质作用的典型特征,归属于澳角群的亲营山组和岩雅组,时代为志留纪或前泥盆纪④;近年来,由于地质调查的不断深入,以及获取的锆石精确定年等新资料,其中部分已被划归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花岗岩。表壳岩

3、划归亲营山组,时代一般为前泥盆纪。早期发现变形变质侵入岩体主要依据野外地质特征,如侵入接触关系、变形变质程度,及少量锆石同位素测年资料分析。近年来,部分研究人员提出长乐一南澳断裂岩浆带有5期侵入岩,即早侏罗世、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中期未发现,其余均有分布。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变形变质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典型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并对锆石LA—ICP—MS定年分析,将岩浆岩特征与构造作用相联系,分析说明构造一岩浆作用过程。1地质概况福建东山地区属于华

4、夏陆块的边缘,位于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东侧(图1)。晚侏罗世闽台中生代构造一岩浆区区域地质专项调查(编码:12120114043301)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厦门市幅、东山县幅1:25万区域地质报告,2002。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省区域地质志,2011。福建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长乐一东山断裂带、平潭一南澳褶皱带性质及意义的研究,1988。收稿日期:2015-0803作者简介:黄长煌(1982一),男,高级工程师,地质矿产专业。262第34卷图l福建东山地区地质略图Fig.1Geologic

5、almapofDongshaninrujian1一第四系;2一下侏罗统;3一晚白垩世侵入岩(块状花岗岩);4早白垩世第三阶段侵入岩(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5一早白垩世第一阶段侵入岩(糜棱岩化花岗岩);6一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7一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8一同位素采样位置及早白垩世侵入岩是长乐一南澳构造带中最为典型的变形花岗岩,并作为长乐一南澳断裂带活动组成部分,形成了长大于20km,宽大于18km,两端均延伸人海的岩浆岩带。以变形变质为特征,将侵入岩划分为3个阶段,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第一、二阶段(区内尚未发现)。未变形

6、变质的花岗岩划分为2个阶段,即早白垩世第三阶段和晚白垩世。区内晚侏罗世花岗岩分布较广泛,以牛犊山复式岩体最为典型,出露有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呈长条状北北东向展布。在东山岩仔海滩同时代的花岗闪长岩侵入于亲营山组(176.7Ma)。邻区福清上楼二长花岗岩被晚侏罗世南园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故一般划归晚侏罗世。岩性为二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变形达糜棱岩,具糜棱结构。残斑晶(10%)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等,具定向排列;基质为二长花岗质或花岗闪长质(90%),均具定向排列,长石、石英具长柱状,方向为30。,近于水平;暗色

7、矿物局部呈条带状集合体,闪长质包体及矿物残斑的“d”构造发育,并显示左行运动特征。镜下观察表明岩石遭受强韧性剪切作用,原岩的结构、构造完全消失,矿物全被碾成糜棱基质,后期局部发生重结晶作用,形成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新生矿物,矿物长轴定向排列。原岩包含闪长质包体(3%),呈长轴状,具定向排列,其形态及组合均呈左行运动特征。第4期黄长煌:福建东山中生代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263早白垩世第一阶段为强糜棱岩化正长花岗岩,见于牛犊山。岩石呈肉红色,具强糜棱岩化结构。残斑为钾长石

8、、斜长石等,基质为长英质。钾长石、石英等呈长柱状近于水平排列形成线理。镜下观察具糜棱结构,岩石由碎斑(10%)和糜棱基质(90%)组成。碎斑呈眼球状、透镜状,直径为0.5~3mm,长轴具定向排列,碎斑成分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波状消光或亚颗粒化);基质呈细小条痕状,其中石英具拉伸线理近水平排列。早白垩世第二阶段花岗岩区内未发现。区外见陈城正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