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改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改

ID:46550878

大小:5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5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改_第1页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改_第2页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改_第3页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改_第4页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改目录1总则1.1编制依据1.2适用范围1.3工程概况1.4编制说明2钢筋套筒挤压连接2.1概况2.2施工准备2.2.1人员准备2.2.2机械准备2.2.3挤压工艺2.2.4工艺参数2.2.5材料准备2.2.6施工过程中异常现象及消除措施227技术准备2.3套筒挤压接头质量检验2.3.1钢筋套筒挤压工艺检验应符合如下耍求2.3.2现场检验2.3.3外观检查2.3.4单向拉伸试验3钢筋锥螺纹套筒连接3.1概况3.2施工准备3.3机械准备13.4材料准备及验收3.5钢筋锥螺纹接头质量检验3.6安全技术4钢筋徹粗直螺纹套筒连接4.1概况4.2施工准备4.

2、3机具准备4.4直螺纹套筒4.5钢筋加工及检验4.6现场连接施工4.7质量检验4.8安全技术1总则为在混凝土结构屮使用钢筋机械连接,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特编制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1.1编制依据1.1.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91)《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1.1.2华冶建设公司运行控制程序文件(HYP-16)和施工管理办法(HY

3、S—02)中关于特殊过程的有关要求。1.1.3华冶建设施工管理处编制的《作业指导书编制指导》(HYSG/PO9.1—01),1.1.4与本作业指导书有关的施工图纸。1.2适用范围及连接方法1.2.1钢筋机械连接方法及适用范围见下表钢筋机械连接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根据静力单向拉伸性能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复拉,压性能的差异,分为A级、B级、C级三个性能等级。(1)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接头延性要求较高的部3位,应釆用A级接头;(2)混凝土结构屮钢筋受力小或对接头延性耍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B级接头;(1)非抗震设防和不承受动力荷载的混凝土结

4、构中钢筋只承受压力的部位,可采用C级接头。1.2.2不同工程部位所采用的不同连接方法,依工程实际情况加以说明。1.3工程概况依据具体工程实际情况编写1.4编制说明1.4.1为提高作业指导书编制标准水平,减轻现场技术人员工作量,特就常用的几种钢筋机械连接方法编制本作业指导书。1.4.2因具体工程情况而异的条款(例如:工程概况、劳动组织等项冃必须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情况另行编写补充)1.4.3对该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可依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增减。2钢筋套筒挤压连接2.1概况2.1.1套筒挤压连接是把两根待接钢筋接头插入一个优质套筒,然后用挤圧机在侧向加压收缩,套筒塑性变形后即与带肋

5、钢筋紧密咬合达到目的。2.1.2套筒挤压接头其主要优点强度高、速度快、质量稳定、安全、无明火不受气候影响,不需大功率电源,可焊与不可焊钢筋均能连接。套筒材料为225-350N/mm2延性钢材,钢材为带肋钢筋,按挤压接头受力性能分为A级、B级接头。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方法见下图套筒挤压连接1——已挤压的钢筋;2——钢套筒;3——未挤压的钢筋2.2施工准备2.2.1人员准备2.2.1.1劳动组织依据连接作业量大小及工期要求,确定所需人员数量及进场时间,现就一个班组的人员组成加以说明,一个班组配备一套挤压设备(压接钳、超高压泵站、超高压胶管)人员3—4人。2.2.1.2操作人员必

6、须经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2.2.1.3施工人员应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2.2.2机械准备挤压设备的主耍技术参数根据工程量及钢筋直径的大小和工期要求,参照上表选择设备型号、数量及进场时间。2.2.3挤压工艺2.2.3.1工作准备(1)钢筋端头的锈、泥砂、油污等杂物应清理干净。5(2)钢筋与套筒应进行试套,钢筋如有变形、弯折等,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的套筒不得串用。(3)钢筋端部应划出定位标记和检查标记。定位标记距钢筋端头的长度为套筒的一半,检查标记与定位标记的距离一般为20mm。(4)检查挤压设备,并进行试压,符合要

7、求后方可继续作业。2.2.3.2挤压(1)钢筋挤压连接宜先在地面上挤压一端套筒,在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并挤压另一端套筒。(2)压接钳就位时,应对止钢套筒压痕的标记,使压摸运动方向与钢筋两纵肋所在平面相垂直。保证最大压接面能在钢筋的横肋上。(3)压接钳施压顺序由钢套筒中部向端部进行,施压时,主要控制压痕深度。2.2.4工艺参数接头性能主要取决于挤压变形量的工艺参数,挤压变形量为压痕最小直径和压痕总宽度(分别见下两表),小于这一宽度,接头的性能达不到要求,大于这一宽度,钢套筒的长度要增加。同规格钢筋连接时的参数选择不同规格钢筋连接时的参数选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