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考察琐记【文化研究论文】

黄土高原考察琐记【文化研究论文】

ID:46553125

大小:66.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25

黄土高原考察琐记【文化研究论文】_第1页
黄土高原考察琐记【文化研究论文】_第2页
黄土高原考察琐记【文化研究论文】_第3页
黄土高原考察琐记【文化研究论文】_第4页
黄土高原考察琐记【文化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考察琐记【文化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硏究论文-黄土高原考察琐记提要这是一篇考察黄土高原的回忆录。由于一些机缘,得遍历黄土高原各处。在考察过程屮,得以确定若干故城关隘的遗址,辩明几条交通大道的通塞,从而论证前哲时彦的讹误不实之处。黄土高原早在远古时期即已辉煌昌盛,其后历久不坠。可是现在却已残破不堪,许多地区沟壑纵横,难有平坦之地。这是长期侵蚀有以致之。积疚既明,或有助于黄土高原的治理。关键词黄土高原故城关隘侵蚀沟壑一1972年考察以前的旧事我在黄土高原上从事考察工作,是从1972年开始的。在此以前,也曾去到黄土高原上走过一些路程。其中可以略事提及的有两次:一次是19

2、38年前往陕西榆林,一次是1945年前往内蒙古杭锦后旗(当时称为陕坝,为绥远省政府所在地)。这两处在以后的岁月中还曾再次到过,可是前后都有所不同。后来有了长途汽车,来往是方使的。可是在那时,抗日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中,困难重重,有公路而无汽车,乃是常事,长途旅行,只能骑牲口或者坐大车,就另是一种风味。牲口和大车自然不能和汽车相提并论,只能慢腾腾地行走,是着急不得的。其实慢点也有好处,沿途可以了解吏多的情况。当时所走的路程也就是和现在相同的大道。两次都是由西安出发,由西安北行,经躍县、黄陵、延安、绥德而至于榆林;由西安西北行'经彬县、泾川

3、、平凉、固原、银川、石咀山、磴口而至丁杭锦后旗。虽然当时还没有探索黄土高原的设想,但对于黄土高原也能有一点肤浅的了解。可以说有些字是我到陕北才认识的。陕北的人以梁询并称'这个“询”字以前我就没有见过,更说不上认识。梁是由原切割后形成的。地形高起而上面平整的为原。原经过侵蚀成为梁,梁再经过侵蚀才成为询。原本来都相当广大,由于侵蚀,原上出现了宽窄互异的沟。许多沟把原分成许多梁。梁是呈长条并不很宽的地形。梁上再经侵蚀又有了沟。这些沟把梁切割成了若干段落,每个段落四周都为沟所围绕,仅剩下一个高土堆孤独矗立,因而就成了询。别的地方少有这样“昴

4、”的地形'也就不用这个昴字。就是“峻瞼”两字'也是到陕北之后才认识并领会其作用的。陕北多陡峻的深沟或两相对立而又陡峻的山崖,两侧的坡道又皆笔直而少弯曲,因以峻瞼相称。有一次我等四人共乘一辆吉普车出行。同车的人皆能高谈阔论,了无已时。途中经过一个峻瞼,坡度不仅陡峻,又复相当绵长。陡峻的坡底仅有能容一车通过的小桥'桥下乂复深邃'仿佛不易见底。如此陡峻的坡度'车子乂不能减速'减速就很难冲上对面的陡坡。这时车上再无高谈阔论,仿佛万籁俱寂,仅闻车轮滑动的声音。过了酸瞼,登上对岸的坡顶,司机回头向大家说:现在可能明白,诸位的性命就在我这手指之间

5、!在以前的年代里,这样的峻瞼经常为争战时所利用,以其有利于防守。以前读唐人的诗,有些诗句很难理解。王维诗屮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其中的一例。由贺兰山下北行,走到内蒙古,才深切体会到王维诗中状物的工整。在大漠附近,不止一次看到孤烟直上数百十丈之高而没有稍微弯曲散乱的景观;在长河侧畔看落日,显得格外浑鬪。王维这首诗是在居延泽近旁作的'其实在大漠附近,长河侧畔都是能欣赏得到这样的景观。如果王维不到大漠附近'可能也写不出这样堪称绝唱的诗句。这样难得遭逢的情景,还可以提到黄河冰上的行车。车是马拉的大车,有其独特的风格。这不是横越黄河

6、,而是在黄河中间大溜的冰上向下游行走的。为了防备马在冰上滑倒,马蹄上都钉上带剌的铁掌,行走很快,仿佛像飞的一样。这样连续行走,至少也有百儿八十里的路程。当时大车的车轮上都钉有铁钉,行驶起来在冰上磕碰,声音清脆悦耳。现在交通方使,可能不会再有人能有这样的机会。我所行走的河道,是在石咀山北。听到在冰上行走的清脆声音,固然是难得的,冰上的流沙竟然像流水一样,由冰上向东岸流去,有一种仿佛波涛的声音,也是从来没有想像得到的奇迹遨里黄河西侧为乌兰布和沙漠,当时西北风大起,沙漠被风吹动,由冰上成片成股地流向东岸的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也是有沙

7、漠的,乌兰布和沙漠东流,鄂尔多斯高原积沙当然更多。好在冰封黄河每年只有几个月,不然这里的黄河东西两侧,都成了乌兰布和沙漠了。二关中东部潼关内外的考察1972年开始的考察工作,只限于军事地理,还说不上更多的方面。考察的范围不大,是以陕西为主,兼及其邻近的山西、河南、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有关的地区,但道路却走的不少。陕西全省的县,除过东南的白河、洵阳、平利、岚皋、镇巴外,所有的县都去过,有的县甚至去过四五次。还曾经五渡黄河,辗转于吕梁、句注诸山之中,数登陇坦,徘徊于六盘、贺兰诸山之间,更北越阴山山脉,瞻望广漠无垠的瀚

8、海边缘。最初考察,由西安东行,经韩城,渡黄河,经侯马,折回潼关,再由潼关东出函谷关,复穿过熊耳、伏牛两山,由武关归来。此行虽然只限于军事地理,也不能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无关。战国时期魏国西长城的变迁就是明显的例证。魏国西长城由华山之下筑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