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

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

ID:46555604

大小:5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5

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_第1页
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_第2页
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_第3页
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_第4页
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内容提要:作者指出平等是指人们相互间权利获得与义务履行的相同性,它应是一种相对平等、地位平等。刑法平等应是权利意义上的人人平等,它以形式平等的原则,反对结果平等,但同时也应包括实质平等的内容。就F1前而言,町接受的实质平等只能是给弱者优待,而不能给强者特权。上述意义的刑法平等原则,应在基木原则中居于最高地位,应担负丰收罪刑法定、罪刑均衡无能为力的任务。关键词:平等公平权利形式平等实质平等97《刑法》第一次规定了“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法中的“平等”究竟是什么含义?它与公正等概念的区别何在

2、?刑法平等原则在基本原则中屈于什么地位?它又包括哪些含义?本文拟就刑法平等原则的一些基础问题略作分析。一、刑法平等的含义考察(一)“平等”的词源含义考察平等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含义有二:一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冇和等的待遇;二是泛指地位平等,如平等互利或男女平等。法律对平等的确认就是将人与人Z间社会上的同等地位法律化,于法律上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不能因为某个人的性别、民族、种族、职业、财产状况、家庭出身、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对他有所歧视或享有特权。平等观转化为法律平等观并理一步转化为刑法平等观,刑法平等观最早确立于资产阶级国家,他们的刑

3、法平等观的特点是:(1)资产阶级刑法平等立基于个人主义,权利本位,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法外特权是最初的内容,在其发展中,反对歧视弱者又成为新内容。(2)刑法上的平等以机会平等为原则,承认实际的不平等,因行为人能力和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导致不同的刑罚,刑罚的适川中尽量排除与犯罪无关的因素;但又对实质平等逐渐关注,试图以刑罚个别化、日数罚金制等來弥补前者缺点。(3)刑法平等虽标榜是以公意的法律为基础,但这一口标是通过逐步斗争而实现的,最终的刑法平等是以资产阶级能够以其财产的力量控制刑法的制定和适川的前提下的平等,是以财产不平等代替补会出身的不平等。补会主义刑法平等观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法律

4、平等的前捉下以超越资木主义法律平等为忖标,现阶段它更强调集体平等,通常对实质平等予以更多的关注,公开承认差别与实际的不平等。并逐步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平等过渡,最终要结束法律(刑法)平等。刑法平等将随着法的消亡而为新型平等所取代。社会主义刑法平等应包含两方而的内容,在立法上,它指一国内所有公民都能通过民主的方式平等地参与刑法的制定,刑法不以身份、地位等与犯罪和量刑无关的因索而给予差杲待遇。在司法中,它指对一切犯罪的人,在适用刑法上都应当依据其规定同等定罪,同等追究刑事责任,同等行刑,绝不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它是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担负着反特权与反歧视的双重任务。(二)平

5、等与正义、公正等相关概念之比较及平等的地位有关公正、正义与平等的关系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念认为二者可以严格区分开。“公平是合情合理,不偏不倚,它是一-种价值和是非观念。而平等是指机会、地位和待遇,它是一种事实和结果。”“公平、正义与平等在涵义上是有差别的,前者是对事不对人,后者是对人不对事。”第二种观念认为公正、平等、正义在意义上是一致的,如亚里士多徳认为:“公平Z在私人交涉,亦得公正平等,而其相对之不公为不公正或不平等。”托蒂尼更是肓接表明二者的同一性,“一如公正是个平等问题一样,不公正就是不平等,而希望建立公正的人就是试图变不平等为平等。”第三各观念认为平等乃正义的一个下位概念

6、。“当拒绝给予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以基本自由时,当政府未能提供安全与治安方面的基木保障时,乂当每个人都被按没收方式课税时,无论是语义的用法还是任何其他重大原因,都不会妨碍人们谴责它们为非正义。为人们提供机会以发挥潜力并使他们获得最适合他们的补会职业的任务,也同样属于正义的题域。一个义气社会秩序除了满足人们对平等待遇的需求以外,还必须服务于人们的其他需求。”第一种观念从抽象上看并没有错,但当我们把公平、正义、平等诸概念纳入法律的参照系中,很难说前者仅仅是观念而后者是事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的公平很明显就是一种事实和结杲,当“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革命口号震撼人们的时候,平等又

7、何尝不是一种观念呢?第二种观点则似乎陷入无奈的同义反复循环Z中,它没有难出实质性、明晰的答案。第三种观点的担心是在平等的状况下导致非正义,即导致旧时代小人们所习惯的平等奴役状态,托克维尔也曾就此指出平等的危险,他断言人们喜爱平等甚于自由,甚于-•切,“民主国家的人民天生就喜好自由,,„但他们追求平等的激情更为热烈,,,,他们希望在自由之中享受平等,在不能如此的时候,也愿意在奴役之中享受平等。”这种观点中的平等具有表面虚假性,它不可能是人人平等,而只是统治者阶层以个的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