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湾煤矿探放水方案

长湾煤矿探放水方案

ID:46560513

大小:7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5

长湾煤矿探放水方案_第1页
长湾煤矿探放水方案_第2页
长湾煤矿探放水方案_第3页
长湾煤矿探放水方案_第4页
长湾煤矿探放水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湾煤矿探放水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镇雄县秋家沟有限公司秋家沟煤矿放zK方镇雄县秋家沟煤矿有限公司二0—二年三月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二章区域及水文地质概况2第三章探放水原则2第四章钻孔设计及布置第五章设备选型5第六章钻机使用5第七章打钻注意事项7第八章探水安全技术措施8第九章放水安全技术措施8第十章组织施工9第一章概况秋家沟煤矿位于镇雄县城350。方向,直线距离33hn处,行政区划属昭通市镇雄县罗坎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4°48745〃〜104。49749〃,北纬27°43’39〃〜27。44746〃。主井直角坐标:X:3068920,Y:35482680,H:1498m。矿井

2、采用主平爾暗斜井开拓,设计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4万吨,矿井属于新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第二章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地处云贵高原北部,区内地势起伏,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侵蚀、剥蚀、溶蚀中高山地貌。区内多单面山,顺向平缓,反向陡峻,海拔一般1500〜1700m,最高点为矿区南部的大岩包,标高1775.00m,最低点在南东侧冲沟,标高在1500m以下,相对高差约280m,该矿原主平嗣井口标高1514.28m。区内无大的河流,多为一些季节性小溪,属长江水系赤水河流域。矿井位于云贵高原北部,海拔一般1500〜1700m,最高点为大岩包

3、,标高1775.00m,最低点在矿区南东侧冲沟,标高1500m以下。矿井所在区域,地势起伏,沟壑纵横,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不利于地表水的汇集,地貌属中高山侵蚀、剥蚀、溶蚀类型,矿区范围内无大型地表水体,多为一些季节性小溪。受降雨控制,暴涨暴跌,具有山区河流特点。属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310m(沟谷地段),煤层开采标高+1040m〜+1680m,+1310m以下煤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2、矿区地层含、隔水性根据矿区出露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参考邻近勘查区的划分原则,将矿区内地层划分为5个含水带和4个隔水带。现分述如下:(

4、1)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砂岩、泥质粉砂岩弱裂隙含水带(Af-H)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交替出现,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水。旱季泉流量0.0025-0.090L/S,雨季泉流量0.045〜0.70L/s,地下径流模数约为290m7d-km2o水质为重碳酸钙镁型水。该含水带距离煤系顶部垂深150m以上,又有隔水层隔离,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2)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底部紫色泥岩隔水带—G)岩性以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下部夹紫色泥岩,厚约40米以上,裂隙不发育,无泉水出露。岩性一般很完整,起隔水作用。(3)下三叠统卡以头组砂岩、粉砂岩裂隙含水带(T*

5、—H)岩性以中厚层状中至细砂岩为主,厚90余米。裂隙较发育,裂隙率0.2~3.0%,富含裂隙水。旱季泉流量0.001-0.080L/s,雨季流量0.01~3.0L/s,水质为重碳酸钙镁型水。该含水带为矿床中、后期开采的间接充水含水带。(4)下三叠统卡以头组底部泥质粉砂岩隔水带(T*—G)岩性为黄绿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等,厚5〜20m,裂隙不发育,地表无泉水出露,卡以头组裂隙含水带(Th—H)地下水多沿此带顶板溢出,隔水性良好。(5)上二叠统长兴组岩溶含水带(P2C—II)岩性以薄至屮厚层状泥灰岩夹泥岩为主,泥灰岩由于长期的溶蚀,常

6、在地貌上形成溶蚀凹地和漏斗,为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通道。地下水渗流条件良好,但动态变化较大;泥灰岩含水性较强,但厚度薄。因此,总的来说,该含水带含水性较弱。水质为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该含水层距煤层顶板较近,为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带。(6)上二叠统龙潭组顶部隔水带(P2/-G)岩性以煤层顶、底板粘土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厚10余米。地表无泉水出露,岩性完整,裂隙不发育。据生产井观察,岩层一般为干燥,仅局部有浸水或潮湿现象,隔水性良好。(7)上二叠统龙潭组上段微弱裂隙含水带(匕尸一H)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粘土岩、菱铁岩及煤层,含可采煤层

7、2〜3层,为主要含煤段。该含水带由数个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组成,含水层厚20余米,是该矿区的主要含水带Z—。该带浅部(地面以下25m)风化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含风化裂隙水。据资料分析,该带含水裂隙发育程度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弱,因而富水性也随之变弱,一般在垂深25m以上裂隙发育,含水性较好。而在25m以下,含水性显著减弱,岩性趋于完整。而在100m以下,含水性更弱。(8)上二叠统龙潭组底部隔水带(P273—G)岩性为铝土岩、铝土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及煤层,厚10m左右。裂隙不发育,隔水性良好。(9)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极弱裂隙含水带(P20—

8、H)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及玄武质凝灰岩,厚60m左右,露头区风化裂隙较发育,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水质为重碳酸钙镁或钙钠型水。该含水带富水性由浅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