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科病种中医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

推拿科病种中医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

ID:46565236

大小:8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5

推拿科病种中医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_第1页
推拿科病种中医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_第2页
推拿科病种中医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_第3页
推拿科病种中医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_第4页
推拿科病种中医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拿科病种中医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为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3.康复期:颈启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吊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碾,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H赤。舌红少苔,脉弦。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二、治疗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

3、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人椎:A:、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输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卜-领,纵向用力拔伸,寺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手指托住下领。双前臂压住患者双启,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苍头部3-5次,然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

4、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主下领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顶在患者右侧颗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处),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口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⑸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住患者头部,左手握住患者右手2・5指,肘后部顶住患者肘窝部,令患者加肘,然后医者右手推按患者头部,左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2.整复类手法(1)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并做最人限度屈llll,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部托住患者下

5、领,轻轻向上牵引3-5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用力要快而稳。(2)定位旋转扳法:以向右旋转为例。患者坐位,医主站于患者后方,以左手拇指指腹推顶在患者病变颈椎棘突(或横突)旁,用右手(或肘窝)托住患者下颁部。瞩其颈项部放松,低头屈颈15・30度,然后嘱患者顺着医生的右手在屈11D状态下向右慢慢转头,当旋转到最大限度而遇有阻力时,医牛顺势施以快速的向右扳动,同时,推顶棘突的左手拇指向右用力推压,两手协调动作,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有时医生拇指下亦有轻微的位移感。(3)旋转法:上颈段病变,要求患者将头颈Illi屈15

6、度;屮段病变,将颈椎置于屮立位;下段病变,将颈椎屈曲3045度。在此位置向上牵引30秒。嘱患者头部向一•侧旋转,旋转至极限角度(约80度),达到有固定感,同时迅速准确的作同向用力旋专,操作成功可以听到弹响声。注意丿kl力要轻重适当,避免因过猛过重而加重原有的损伤。(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被针等特色针刺疗法。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雳火灸等。(三)牵引疗法(四)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砂、拔罐、中药离了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7、五)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廿草,川芍,蔓荆了等。2.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芍,桃仁,红花等。3.痰湿阻络证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白术,廿草等。4.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了(先煎)等。5.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推荐方药:黄一丿戈桂枝五物汤加减。黄民,芍药,桂枝

8、,生姜,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