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侯守晶

第一课,侯守晶

ID:46570618

大小:3.36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25

第一课,侯守晶_第1页
第一课,侯守晶_第2页
第一课,侯守晶_第3页
第一课,侯守晶_第4页
第一课,侯守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课,侯守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问题一,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由分裂趋向统一的时期,是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时期,是一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问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具体的又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革呢?这些变化导致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材料二,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材料三,“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

2、余年。”——《史记·魏公子列传》材料一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材料四,孔子讲学图学在官府——学在民间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概念: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3、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原因(历史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封建经济发展。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办“学在官府”——“学在民间”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概念:3、意义:①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中国文化发展史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中国文化基础材料五,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

4、收孔子的智慧!”问题三: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他有那些智慧,为什么今天的我们还要向他学习?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上述两句名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虚心好学,广泛求教,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的精神品格。“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孔子(1)核心思想:仁,爱人(体贴和关心)

5、(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①德政(以德治民)②周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名分等级制度)子曰:“有教无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2、孟子孟子名轲(前372-前289),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尊为“亚圣”,其言论录为《孟子》”。①“仁政”思想“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伦理观:“

6、性善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侧隐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荀子①政治思想:“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王霸》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③伦理观上:“性恶论”(主张礼法)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荀子·性恶》问题四、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仁者

7、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1)时代:(2)目的:(3)观点孔子处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孟子、荀子处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三、道家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又名老聃,姓李名耳。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著有《道德经》,充满着哲理和东方智慧。《道德经》1.老子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道”是天地万物

8、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①万物的本源: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③政治:“无为而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运动、矛盾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