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地形图测绘与应用(8节)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与应用(8节)

ID:46570660

大小:4.65 MB

页数:147页

时间:2019-11-25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与应用(8节)_第1页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与应用(8节)_第2页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与应用(8节)_第3页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与应用(8节)_第4页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与应用(8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与应用(8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地形图测绘与应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图式◆测图前的准备及平板仪的使用◆地形测图方法与步骤◆地形测绘制等◆地形图的基本应用◆面积测算学习要点与课时安排地物----地面上自然形成的河流、森林等自然物和各种人工建筑物的总称。地貌-----地表的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丘陵、盆地、悬崖、冲沟等;地形----地物和地貌统称。7-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是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的基础资料。一、基本概念而地物、地貌是地形图所要表示的重要信息。----在平面图上加上等高线或其它特殊符号来反映地形起伏情况。平面图------将地物按比例缩绘而成的图。●地形图--------既表示地物平面位置又反映地形

2、起伏情况的图仅表示地物平面位置地形图图例:地形图图例1.比例尺的定义M=称为比例尺分母—Dd比例尺=————=—=——=—图上长度d11实地长度DD/dM(8-1-1)D/D/d指图上某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直线长度之比。二、比例尺2.比例尺的分类和大小(1:M)1500110001200015000大比例尺,地形图11万12.5万15万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0万15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比例尺分数值的大小。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150万1100万——图上0.1mm所代

3、表的实地长度(受人眼判断力限制所致)。比例尺比例尺精度(cm)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51020501003.比例尺精度*图的比例尺越大,其表示的地物、地貌越详细,图上点位精度越高;但一幅图所代表的实地面积也愈小,并且测绘的工作量会成倍增加。*图的比例尺越小,其表示的地物、地貌越粗略0.1mm×M*根据需要在图上表示的最小尺寸,选用测图比例尺2、作用:*根据测图比例尺取舍地物一、地物符号-----地物、地貌符号的总称。(国家测绘局统一制定)7-2地形图图式●比例符号----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描绘在图纸上的地物符号。一般为面状地物。如房屋、运动

4、场、湖泊、田地、林地、花圃等。房屋湖泊青云湖●非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缩小,只概括地物形象特征来表示*一般为点状地物。如控制点、独立树、水塔、烟囱等*定位点三角点导线点电力检修井独立树旗杆*一般为线状地物。如道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定位线●半比例符号------长度依比例缩小,而宽度不能。铁丝网篱笆围墙窑洞烟囱!二、地貌符号-----表示地貌的符号主要是等高线1基本原理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即水平面(严格说应是水准面)与地面相截所形成的闭合曲线。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基本等高距的规定比例尺丘陵基本等高距(m)山地基本等高距(m)150

5、00.50.5110000.5112000121500025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平距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越小平距越小⇒等高线稠密⇒越度越大一个测区内(同一幅地形图)只能采用一个等高距。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测图规定的基本等高距勾绘(线粗0.15mm)。计曲线——为便于阅读,每隔5倍基本等高距加粗的等高线,(线粗0.25mm),并注记高程。2典型地貌等高线⑴山头与洼地山头:指中间高四周低的凸形地貌。图的特征:一组闭合曲线,高程由里向外递减。盆地: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凹形地貌。图的特征:一组闭合曲线,高程由里向外递增。-----地面上高低变化极其复杂,但可归纳为几种

6、典型地貌:①山丘与洼地;②山脊与山谷;③鞍部;地形相反,地貌图相似。区分方法:高程注记或示坡线。⑵山脊与山谷山脊:向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其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分水线)。一组向坡降方向凸起的曲线山谷:两个山脊之间的凹地为山谷。其最低点连线为山谷线(集水线)。一组向升坡方向凸起的曲线图8-7山脊和山谷⑶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一般也是两个山头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由两个山头和两个山谷等高线对称组合而成。图8-10悬崖图8-11冲沟悬崖、冲沟特殊地貌:4等高线的特性①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②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③等高线一般不能分叉、相交

7、或重合。(仅悬崖处相交,峭壁处重叠)④等高线愈密则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则表示坡度愈缓。悬崖处相交线愈密则坡度愈陡,线愈稀则坡度愈缓。⑤等高线通过山脊山谷线时,与山脊山谷线正交。⑥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应终止于河岸线!(1)准备图纸和绘方格网-----目的之一:精确展绘控制点●方格的大小:10cm10cm●绘制方法:对角线法。obcda●方格网的大小:40cm50cm或50c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