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风筝》课件

语文上册《风筝》课件

ID:46570807

大小:1.0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1-25

语文上册《风筝》课件_第1页
语文上册《风筝》课件_第2页
语文上册《风筝》课件_第3页
语文上册《风筝》课件_第4页
语文上册《风筝》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上册《风筝》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风筝鲁迅《野草》选自有一首老歌这样唱到:“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提到风筝,我们总会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其实,我们每个人也象飞在空中的风筝,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一根绳线牵系着你,那就是割不断的亲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述的便是与风筝有关的在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的故事。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探究文章主旨。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感知人物形象。3、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走近鲁迅文学常识鲁迅,原名__,字豫才,现代伟大的____家、__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

2、_,散文集___,散文诗集_________,中篇小说周树人文学思想《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故事新篇》。1902年,鲁迅去日本学,后来作出了决定,要用笔作武器,唤醒1918年5月,他以“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医学弃医从文《狂人日记》《阿Q正传》民众觉悟,改变国民精神。考考你杂文集《坟》《二心集》检查预习给红字注音,划线解释丫杈嫌恶什物惊惶瑟缩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不是1、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线索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朗读感知1、课文回忆了一件什么事情?简单

3、概述。2、读后你有哪些感受?3、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一个词概括。风筝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后来我知道自己(),准备向弟弟,而弟弟却()。错了不记得了悲哀再读文本1、用文中一词说说“我”和“小兄弟”两人对待放风筝的不同态度,并说说“我”和“小兄弟”之间发生什么事,初步评价我和“小兄弟”各是怎样的人?我小兄弟嫌恶喜欢毁坏偷做野蛮、粗暴天真、活泼、聪明再读文本2、我为何要这样做?小兄弟为何不反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封建教育毒害兄弟情深小弟自觉得兄管弟弟天经地义,做风筝不对,没出息,所以偷做。合作探究3、我对弟弟放风筝的态度有没有改变?哪一段交代改变的

4、原因?惩罚、不幸、铅块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就是“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这虐杀的一幕”已过去20多年了,作者仍无法释怀。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

5、不幸”。糊涂的爱,自我反省“我”是否想过办法去摆脱这种“悲哀”的境地呢?效果如何?4、鲁迅先生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深的自责,并且努力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办法二:“讨他的宽恕”--失败“他和我一样,早已有胡子了”“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试读第7段,讨论语气语调。憧憬、失望得不到宽恕的我当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小兄弟毁坏风筝悲哀沉重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对被虐杀者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的担忧和痛惜。齐读课文第9、10、11、12段,思考:探究文意5、从后文鲁迅先生的“反思和补过”情节中我可以看出他怎样

6、的一种人生态度?知错就改自我解剖精神手足情深批判封建教育和国民麻木再读文本,品味生动语言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并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对象比较点弟弟“我”平时对风筝的态度“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时动作神态结果张着小嘴、呆看、惊呼、跳跃笑柄、可鄙惊惶、失了色、瑟缩着愤怒、抓断、掷、踏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傲然走出你认为文中哪些字句写得妙,妙在何处?体会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表达作用。(1)······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2)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3)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地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4)······于是傲然走出,留

7、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形象地描绘出小兄弟对放风筝这种快乐的渴望。形象写出小兄弟的秘密被“我”发现后惊恐不安的心理状态。形象地写出“我”的盛怒、狂暴和颇带几分专制色彩的心态。两种心境的对比,形象写出“我”的满足与得意,小兄弟的恐惧无奈,也表现出偏见和封建伦理对美好心灵的戕害。6、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环境描写探究朗读1—2段,思考问题:(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