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B卷)

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B卷)

ID:46576922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5

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B卷)_第1页
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B卷)_第2页
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B卷)_第3页
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B卷)_第4页
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B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B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B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16分)1.下列加点汉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驽(nú)钝徜徉(tǎnɡ)B.箪食(dān)麾下(máo)C.猖獗(jué)攘(rǎnɡ)除D.帝胄(zhòu)表彰(zhànɡ)2.下列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家书抵万金B.二者不可得兼C.四肢僵劲不能动D.同舍生皆被绮绣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此用武之国遂用猖獗B.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C.谓为信然岂信然邪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4.下面这些句子中的“以”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域民不以

2、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④非死则徙而,而吾以捕蛇独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是朱镕基总理送给《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四句话,()使我们从更深刻的层面看到了新闻传媒在反腐倡廉、整顿党风上的巨大的作用,()明确当前实施舆论监督的主体与客体,()为新形势下舆论监督注入了一股活力。A.虽然但是因而B.不仅而且从而C.因为所以从而D.不但还并且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B.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赌赂,这

3、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C.教练总是指责球员不敬业,是否也应该反躬自问,自己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了呢?D.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7.选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宋词按风格分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而晏殊、李清照则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B.《墨池记》和《始得西山宴游记》都是游记散文,以写景叙事为主。本文记叙了墨池是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明证。C.《鱼我所欲也》阐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D.《隆中对》这篇文章以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卓越才能。8.下列选项中说话得体的是A.老师对小明说:

4、“这个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会不明白?”B.谢谢你的合作,欢迎你再来。C.昨天是我16岁诞辰。D.老师,你上课讲得大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二)填空·简答(计14分)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解释。(3分)(1)则几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2)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3)自董卓已来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2.默写。(7分)(1)楚塞三湘接,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山色有无中。(2)________________,中间小谢又清发。(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3.李大华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2分)(1)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10字以内)(2)如你是李大华,应这样回答刘阿姨:(

6、15字以内)4.仿写下面画线的句子。(2分)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秋高气爽,万山红遍,。二、阅读理解(共30分)(一)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对诗中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A.“晚来秋”意为秋天来得很晚,虽是秋天,没有秋意。B.“竹喧”指竹林中传出喧笑声。C.“下渔舟”意为渔舟归来。D.“春芳歇”指春草凋零。2.描写林中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景色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二)万钟则不

7、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A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2)向为身死而不受()(3)是亦不可以已乎()(4)此之谓失其本心()2.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各项的是(2分)()A.万钟与我何加焉!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