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ID:46577184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5

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3页
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4页
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代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3.第4页右侧的座位号填写准考证号最末两位数。-(4分)全卷书写分。二(30分)完成下面1-10题。1.常用成语填空。①众志成()②同舟共()   ③救死( )伤④自强不()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人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3.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斟酌推敲思索揣摩①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②有的知

2、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③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④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逐渐充实。4.文学常识填写。①初中课文中,柳宗元记游的文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②初中课文中,苏轼的词有《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5.下面病句的修改方法是:将“_______”这个词改成“________”。这次清洁大扫除进行得很完整。乱贴的标语被揭去了,堆积的垃圾被运

3、走了,堵塞的水沟被疏通了,连各个角落的灰尘也被冲洗掉了。6.读下段文字,按要求答题。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这段话中表达作者观点的一个关键词是:____________7.体味下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我常常认为,大自然

4、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给人以启迪和感悟。青山,是深厚的积累与勇敢的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是顽强的寻求与机智的开拓……8.根据下段文字的内容给“沙尘暴”下定义。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5、  9.欣赏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10.根据上下文写出文言诗词中的哲理美句。①          ,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6、            ,              。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⑤             ,              。小园香径独徘徊。三(12分)完成下面11-14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7、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