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之比较

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之比较

ID:46583589

大小:119.3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5

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之比较_第1页
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之比较_第2页
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之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评论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之比较*李永梅[摘要]孔子与卢梭的教育思想产生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但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不乏区别。本文从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及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的教育主张,对二者思想上的异同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关键词]孔子;卢梭;教育思想教育作为一种人类学事实而存在,教育的这种属全篇充盈着浓烈的人情意味,强调对儿童的教育要倾性决定了其必然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而反映教育注仁慈的爱。卢梭的教育主体观还体现在其关于自然活动规律的教育思想也必然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主义教育的内涵中,他一方面强调教育顺从大自然的表现为任何教育思想的

2、产生都既有其充分的历史条件,法则,另一方面强调教育要发展并尊重人的个别天性,又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作为人类劳动及即尊重人的主体性。智慧的结晶,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都有其丰富的理论(二)认识论内涵。所谓认识论(epistemology)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来一、孔子与卢梭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源、能力范围限度和真伪标准的研究,是关于认识和(一)主体论知识的理论。包括获得知识的方法、知识的结构以及教育中的主体论即将学生视为教育中的主体,孔有效性等问题。在此,笔者以认识论中的关于知识的子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起着主体性方法为切入点比较孔子和卢梭的教育思想。21作用,学

3、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指明孔子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要学的内容,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应趣,认为教学时机不成熟时,不要强迫学生学习。教该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从这一教育主体论出发,师应该设法运用各种手段,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孔子非常重视自学,他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激动人心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吾少也贱”促成教学时机的成熟。(《论语·子罕》)。此外,孔子非常重视指导学生自学,卢梭的内在自然发展观强调儿童的“自助”和以传授自学方法为主,以讲授具体知识为辅,因而“内在力量”,他认

4、为这是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因。儿童“其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虽同出孔的主动和自动的发展提供了儿童的中心地位的内在依子门下,但各有所擅长。据,教育应创造让儿童主动发展的条件。卢梭认为将学生视为主体,还表现在重视学生德行的修养,“假如你一旦把权威替代了理性,他便将废弃理性,他即“仁”的培养,孔子曾教育孔鲤:“不学礼,无以将成为他人思想的玩具”。教师的指导不应该是注入式立。”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含有人道主义与慈善主的,而应当是启发性的指导应着重指导学生的学习兴义精神。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孔子主体论教育思想相似的是,卢梭也强调学就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及过程来看,孔子

5、和卢梭生的主体性,但其出发点是“性善说”,即人性本善,都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即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其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哲学观。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积极性,反对注入式教学方式,这表明二者都提倡下,一切人都是自由的,而人们创造的文明却败坏了“内发论”而并非“外铄论”。人的灵魂。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的二、孔子和卢梭的教育主张前言部分,详细地讨论了:人的本性中,究竟什么是(一)教育目的真正的天赋?什么又是人为的?卢梭认为是人们有一孔子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恪守种固有的感情,即厌恶别人受苦。这一点说明,人是道德准则,具有渊博学识和出色实际工作能力”的君天生性

6、善的。卢梭的性善论原理颇含有人道主义和慈子。这与孔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孔子生善主义的情感,这一点体现在卢梭的《爱弥儿》中,活在诸侯割据、礼崩乐坏、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作者简介]李永梅,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重庆400715)2009年第9期(上半月刊)因而孔子试图通过办教育,培养治国安邦人才。訉而众,而亲仁。行省于力,则以学文”。孔子之所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核心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时,重视德育,一方面是因为自西周以来,国家重视礼乐必须顺应人的本性,顺乎自然的进行教育,培养“自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德治然人”。此处的“自然人”并不是

7、完全脱离社会的人,国,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因而教育中应重视德而是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二是身育。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面向众心要和谐发展。所谓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正好是当时资心拱之。”为政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因为“其产阶级所需要的人,从这种意义上讲,卢梭将“自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季康子问人”作为培养目的,也是顺应当时资产阶级的发展的政,他说:“政者,政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需要。卢梭也强调道德教育,但其道德教育受其“性善从教育目的来看,孔子提出以培养治国安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